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幾年大火的美劇裡頭,無論是《生活大爆炸》還是《怪奇物語》,主角團們總會聚在一起玩桌遊《龍與地下城》,這當然是他們友誼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一大誘因。

《龍與地下城》原本就是一個要考驗團隊協作和默契的遊戲,玩家需要從吟遊詩人、德魯伊、野蠻人、聖騎士、術士等職業中扮演角色并且搭配技能,才能一路過關斬将,闖關奪寶。

周末看了根據桌遊這一IP改編的電影《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也延續這種“組團打怪”的設定。看完電影之後,最喜歡的就是主角團四個人之間的友誼。

其實最早聽說這部電影立項的時候,我就充滿了好奇。雖然現實生活中自己沒有玩過《龍與地下城》,但從桌遊衍生開的西方RPG遊戲倒是玩了不少,什麼《博德之門》啊《無冬之夜》啊,所以非常想知道電影版會怎樣演繹這個IP。

看完電影之後,作為IP粉絲,故事方面我是表示接受和信服的,圍繞“派派”克裡斯·派恩(他在《星際迷航》跟《神奇女俠》裡的表演跟那對藍眼睛你一定不陌生)扮演的吟遊詩人展開故事。

玩過桌遊或者遊戲的人都知道,吟遊詩人是一個類似于“萬金油”的職業。所以派派扮演的這個吟遊詩人就把野蠻人和術士組織起來。但這個團隊裡頭,一開始還有個神秘莫測的紅袍法師跟休·格蘭特扮演的僞君子。

既然找來了曾經的“英倫情人”,你肯定也就知道了休·格蘭特不可能隻是扮演一個小角色而已,很快他就在紅袍法師的循循善誘之下,背叛了團隊,變成了反派。

其實這一點也跟現實中很多的友誼一樣啊,明明是相識于微時一起打拼過的老友,因為彼此立場人生觀不同,最後反目成仇。

電影剩下的情節當然講的就是怎麼組建新的團隊打反派了,吟遊詩人和野蠻人找回了術士,加入了新團員德魯伊,中間還有一位很酷帥的聖騎士幫了個忙。

最觸動我的是,在整個打反派的過程中,除了各種怪物登場的腦洞大開跟大片必備的視覺效果之外,你是可以看得到整個團隊之間感情升華跟個人成長的。

女主角是米歇爾·羅德裡格茲扮演的野蠻人,大陸觀衆對她更熟悉的是在《速度與激情》裡的角色,好巧不巧,那也是一個關于友情的系列電影,而米歇爾也同樣飾演的是一個戰鬥力超群的肌肉打女。

我很喜歡的一個設定是男女主角雖然從頭陪伴彼此到最後,但兩個人中間隻有純淨的友誼,逃離了男女主角一定要談戀愛的俗套設定。(電影裡面對野蠻人的婚戀喜好在後期有一個非常讓人捧腹的揭曉,而且還是一位觀衆也很熟悉的好萊塢大明星客串的。)

吟遊詩人跟野蠻人這對老朋友基本上就涵蓋了所有友誼的元素啦:拯救跟救贖啊,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啊,當然彼此吐槽也是一定要的。電影最後吟遊詩人為友誼還做出了一個選擇和犧牲,就讓這一對朋友更加感人跟升華了。

而從這段友誼當中呢,其他人就獲得了成長。其實這一點我們也一直在強調,好的友誼,是可以讓人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

術士的設定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都非常菜雞,但作為一起打拼的好朋友,當然選擇是相信他啦。所以最後也有一個突破自我的逆襲,吟遊詩人還有一句友人力MAX的及時點評說,“我早就知道他最大的障礙是自己”。

德魯伊是電影裡我很喜歡的一個角色,全片最具想象力的一個段落就是她變身多種動物打入敵人内部刺探消息,然後觀衆的視角也會跟着她所變身的動物視角而産生變化。

這個角色在電影中的設定原本是讨厭人類的,出于共同的敵人才加入團隊,但是在一起協作解決挑戰的過程中,她到最後也是改變了自己原先的立場和偏見,承認“有些人類還是可以的”。

所以說啊,其實對路的朋友跟夥伴,是不需要社交技巧來維系的,重要的是一起經曆,一起成長。

《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電影本身,就是一部特别适合三五好友一起組團觀看的特别好玩兒特别歡樂的電影。

顧名思義,《龍與地下城》裡一大特色就是各種怪物的輪番登場:各種顔色各種體型的龍啊,對于普通觀衆來說特别新奇的蛇豹啊枭熊啊翼手鳥人啊。特效又做到位了,不同怪物出場都能夠引發一些歡呼(或者驚呼)。

這部電影定位是“奇幻喜劇”,落腳點還是在喜劇上,就從頭到尾看下來都讓人非常開心(畢竟從派派的選角上就很讨喜了)。即便是休·格蘭特扮演的反派,也發揮了英國人叨逼叨冷面笑匠的特長,讓人讨厭不起來。

就像派派在采訪裡說的那樣:這部電影很适合一群人在電影院裡一起觀看,就像看一場“搖滾演唱會”一樣。

一起組團去看《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