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3年2月,毛澤東結束在長汀醫院的修養,回到江西瑞金。此時,中央蘇區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發展到全盛時期。不久之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準備召開全國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身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澤東,不但要領導負責準備工作,還要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起草兩年來的工作報告。于是,1933年11月,毛澤東帶隊先後前往江西省興國縣的長岡鄉,以及福建省上杭縣的才溪鄉進行調查。在此之前,他曾在1930年6月、1932年6月兩次來到才溪鄉做農村工作的調查,并親自指導了才溪鄉的蘇區建設。曾經導演《大決戰》系列電影的韋廉,參與編劇并導演的《毛澤東在才溪》就是通過反映,毛主席三次到才溪調查研究、尤其是第三次的過程。

才溪鄉在政權建設、經濟建設以及擴大紅軍方面成效卓著。為了總結和推廣才溪群衆建設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先進經驗,毛澤東開啟了他的三次調研,随後寫出《才溪鄉調查》。這一曆史記錄與這篇名作,折射了中國共産黨領導蘇維埃革命的宏大畫卷,樹立了一個光榮典範。這一典範不僅是蘇維埃政權下的才溪鄉,也是中國共産黨人調查研究與實事求是的典範。電影《毛澤東在才溪》還原了這一重大曆史事實,展現了一代偉人的思想光芒,其實事求是的作風始終是指引新時代實現中國民族偉大複興的精神資源。

在才溪的毛澤東走街入戶,深入實際,與群衆的日常生活密切接觸。關心那個送了兩個兒子參軍都犧牲的老母親,語重心長和當地基層幹部說“獨子不當兵”,可是老三毅然決然的也參加了紅軍。即便留在指揮機構工作,還是未能幸免于難,毛主席在見到英雄母親的時候非常感觸良深。在才溪鄉,毛主席也見識到了勇敢的女民兵,那些赤衛隊員們精神飽滿,揮舞着大刀警戒、戰鬥在第一線,“三蓮”各有特色,敢于奮鬥、敢于犧牲,她們是婦女解放的先行者。毛主席也參與了當地的勞動,充分認識到必須成立代耕隊,才能處理好大量的軍烈屬難以承受的農業勞作。對于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毛主席講的故事提醒了當地工作人員。至于發動群衆和選舉代表,那更是毛主席特别善于的領域。群衆工作無小事,實事求是便是群衆工作的重中之重,《毛澤東在才溪》藝術性的再現了《才溪鄉調查》精神。

1934年1月22日,毛澤東在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蘇維埃大會上公開稱贊才溪鄉是“蘇維埃工作的模範” 。“模範”在哪裡呢?毛澤東在《才溪鄉調查》中寫道:“民衆像網一樣組織于蘇維埃之下,去執行蘇維埃的一切工作,這是蘇維埃制度優勝于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顯的地方”。 “蘇維埃”是俄文音譯,意為“代表會議”,是中國土地革命戰争時期的革命政權。毛澤東指出: “鄉蘇維埃政權是蘇維埃最接近群衆的一級,是直接領導群衆執行蘇維埃各種革命任務的機關”。毛澤東《才溪鄉調查》,就是通過對這個中央蘇區模範鄉蘇維埃政權治理下,政治與經濟社會各層面直接觀察而形成的重要文獻,展示了蘇維埃革命的一個光榮典範。

電影《毛澤東在才溪》以小見大,尊重曆史事實,通過毛澤東的田野調查,中國革命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也解決了自己的人民所遭遇的困境。唯其如此,才更顯得毛澤東思想的曆久彌新,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