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劇透提醒<<<
2024年4月25日,《寶石之國》這部橫跨12年的連載漫畫,正式完結。
“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
半善半惡半随心,難徹難悟難歸真。”
還記得剛開始看《寶石之國》的時候,還在學生時代。青澀的年紀,有許多像我這樣的學生從動畫入坑了《寶石之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無論是一開始怪異又绮麗的人設、世界觀,還是寶石之間的愛恨情仇,都非常吸引人。直到後來劇情開始逐漸“崩壞”,我們這些讀者仿佛也成為了磷葉石。無論是在故事前期的充滿好奇的它,還是後期體驗了悲痛、懷疑、仇恨、背叛的它,都使我們的内心沉沉浮浮。
我不願說《寶石之國》是一部爛尾的作品,因為它陪伴了我太多的歲月,逐漸長出了果實,結出種子,成為了每個讀者的一部分。作者将禅意從頭貫徹至尾,向我們營造了一個漫畫版的“吉檀迦利”——一首生命之歌。
02 三界
“佛說極樂淨土拯救衆生,這些被用來鋪地的寶石,誰來拯救?”
市川春子高中時就讀于一所佛教學校,她曾談及過創作《寶石之國》的初衷:“在讀經時,《無量壽經》經文裡描繪極樂淨土莊嚴華美,有‘極樂淨土鋪滿寶石’一句,令她不禁思考——佛說極樂淨土拯救衆生,這些被用來鋪地的寶石,誰來拯救?市川在訪談中說,‘即使是有着無量的光明,還是無法拯救一切。那些寶石太可憐了’。”
由此她想到:“那些用來裝飾極樂淨土的寶石,是從哪裡采集到的呢?雖然經文裡似乎是說是淨土自然發生的……但如果是為了裝點淨土,諸天神佛下界搜集(狩獵)寶石的話,豈不是更有趣嗎?”由此,她創造了一個佛教科幻世界觀——一個寶石構成的文明。
首先,就讓我們來複習一下《寶石之國》的世界觀和設定吧。
故事發生于遙遠的未來,這個星球上,曾經有過一種生物,叫作「人類」。經曆六次小行星撞擊地球以後,包括人類在内的大量生物滅絕,剩餘的生物逃入海底,逐漸形成了「魂」、「肉」、「骨」三個部分。
人類中有一個叫 「布博士」的人曾經制造了兩個機器,一個是「浮冰」,是用來警告隕石墜落的機器;另一個是「金剛」,是用來給死亡的人超度的機器。因為布博士經曆了職場排擠,浮冰對創造它的博士的境遇感到生氣,就故意搞錯警告隕石墜落的時間地點。于是人類文明毀滅了,博士隻能制造出金剛來超度人類。人類死亡以後,靈魂去到了月亮上,金剛就為人類一批批超度。直到有一天,金剛發現了擁有人類微小生物的「寶石人」的存在,并對美麗的寶石人産生了私心,功能出現了問題,無法繼續超度了。剩下的靈魂就留在月球上成為了「月人」。而「阿德米拉皮利斯」族是「魂」、「肉」、「骨」中的「肉」,身體結構與海洋軟體生物相近,有肉身,需要靠進食生存。在漫畫裡,阿德米拉皮利斯族經常因為食物短缺鬧饑荒,最後不得不求助于月人,靠人造食物在月球上生存。
市川春子創造的「魂」、「肉」、「骨」概念,和佛教中的「欲界」、「色界」、「無色界」很相似,但設定上又有所不同。在佛學概念中,「欲界」的衆生存在物質形态和感官欲望,有情感和欲念,是跟「肉」類似的存在;「色界」的衆生脫離了情感和欲念,但還留有形體,身體沒有男女之别,對應設定裡的「骨」;「無色界」即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所得到的自由狀态,對應設定裡的「魂」。諷刺的是,市川春子筆下的三界,越是靠近高等級的無色界,人的欲念反而越多,反映了現代人越富足越上等則越虛無主義的“賽博朋克”世界觀:月人沉迷世俗享樂和人性本能的感官欲望,一心隻想回歸虛無、寶石人無情無義,善變忘事,執着于單純的目的、阿德米拉皮利斯族愚昧無知,争搶厮殺,苟活在物質匮乏的海裡。這三者似乎又對應了佛教“四谛”中一切苦難的起因,即「貪」、「嗔」、「癡」。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絕妙的佛學結合軟科幻的設定,這樣的設定完全反叛了佛學理念,是一個極其“非常規”的世界觀。
“歸于虛無——這就是我和你們的心願。”
讓我們展開說說《寶石之國》的劇情要素和佛教四谛之間的關系。
在佛教中,“四谛”是對生命苦難及其解脫辦法的描述,大概意思有:
苦谛:生命存在苦難,如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别離、求不得等。
集谛:苦難的起因,主要是貪、嗔、癡等煩惱。
滅谛:苦難可以被終結,即達到涅槃的狀态。
道谛:八正道,是通往苦難終結的道路,包括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其中,“集谛”中說明了生命中種種苦難的原因,那就是「貪」、「嗔」、「癡」。「貪」是對物質或感官享樂的貪欲和執念,也就是月人的執念;「嗔」是憤怒、憎恨、惡意、嫉妒之類的負面情緒,對應了寶石人的執念;「癡」則是無知、愚癡、對真相的不了解,對應阿德米拉皮利斯族的執念。
同時,法斯(磷葉石)的經曆也就是感悟理解四谛,通過生命的苦難和修行,戒除貪嗔癡等執念,它的存在成為了神法斯,達到涅槃的境界。而磷葉石的一小部分作為無機體的物質生命,繼續投入六道輪回。
“祗園精舍鐘聲響,訴說世事本無常。娑羅雙樹花失色,盛者轉衰如滄桑。”
《寶石之國》時常會讓我想起那些富有哲理性的宗教故事,比如黑塞的《悉達多》、又或者是印度教的《薄伽梵歌》、著名的《聖經》等等。我認為寶石之國是一個嚴肅的“後現代宗教故事”,同時具有宗教哲思和反叛精神。嚴肅作品的故事設定經常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每個角色都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作者不讓角色為讀者的喜好服務,反而讓角色為故事的升華而犧牲。讓角色的互動在故事裡産生一種真實的複雜和多樣性,讓角色曆經喜劇和悲劇,産生豐富的情感,最終呈現出這樣一個舞台。
這便是一個體現出“生命無常”的故事。
>>>再次劇透提醒<<<
在故事的初期,磷葉石是一個硬度隻有3.5的寶石人,它一碰就碎,沒有工作,無法戰鬥,在寶石人的處境裡非常邊緣。但因為它是寶石人裡面最小的孩子,所以老師和其他寶石人都寵愛它。在300歲的時候,磷葉石獲得了第一份寫博物志的工作,同時交到了第一個朋友——辰砂。磷葉石許諾會為辰砂找到喜歡的工作,這成為了它的目标。
磷葉石的能力随着身體部位的遺失和更新越來越強,最後還因意外獲得了青金石的頭顱,變得異常聰慧清醒,也變得對老師越來越不信任。最後,它還是發現了老師的真相,接觸了月人王子艾庫美亞,逐而改變了自己的目标,号召同伴發起了對老師的背叛;此舉讓磷葉石和辰砂徹底決裂。不過這時磷葉石最本質的目的還是想要拯救同伴。為了終結這永無天日的戰争被迫與月人合作。
數次祈禱失敗之後,怒不可遏的磷葉石擊碎了金剛。在最後,金剛讓磷葉石戴上自己的眼珠,以求獲得“幸福”。艾庫美亞帶走了所有的寶石人以及金剛。
在故事最後,磷葉石放下了執念,了解到了生命的獨立和圓滿,如願使所有地球上的所有人類後裔歸于虛無。随着地球毀滅,磷葉石完成了涅槃,這個宇宙也迎來了無機物生命的世界。
金剛是沒有辦法開啟祈禱超度三族的,因為它癡心于寶石人,執迷于外相,六根不清淨。
于是超度的重任轉交給了成為了人類的法斯。在這一萬年間,市川春子休刊了一整年,也不知是不是故意如此,讀者也有了一些淡忘、一些釋懷,似乎也逐漸可以放下了。磷葉石在把對過去的所有情緒和記憶消化的這個過程中,修習了一萬年。它逐漸擺脫了痛苦煩惱,擺脫了“愛别離”、“怨憎會”、“求不得”,發展出對所有衆生的慈悲和理解,覺悟了生命過程的無常和無我,消除了對自我的執着,最後走向解脫。在最後,成佛的法斯說“我能夠把你們變成永遠的奴隸;也能讓你們落入太陽耀斑,讓你們飽受無窮無盡的再生之苦。但是,我今天在這片原野上蘇醒,回想起了從前的事。那一天我在接到這份工作的通知之前,是一個人在這片原野上的。而今天,我也是一個人在這裡,我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人。我會超度,讓你們歸于虛無。在這一萬年和那一小段時間裡,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歸于虛無——這就是我和你們的心願。”“我們終于,相互理解了。”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觸摸自己
——泰戈爾
你靠什麼謀生,
我不感興趣。
我隻想知道,你渴望什麼,
你是否有勇氣追逐心中的渴望。
你面臨怎樣的挑戰、困難,
我不感興趣。
我隻想知道,
你是怨聲載道,
還是視它為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你的年齡,我不感興趣。
我隻想知道,你是否願意冒險,
哪怕看起來像傻瓜的危險,
為了愛,為了夢想,
為了生命的奇遇。
什麼星球跟你的月亮平行,
我不感興趣。
我隻想知道,
你是否看到你憂傷的核心;
生命的背叛,
是敞開了你的心,
還是令你變得枯萎、害怕更多的傷痛。
你跟我說的是否真誠,
我不感興趣。
我隻想知道,
你是否能對自己真誠,
哪怕這樣會讓别人失望。
你跟誰在一起,我不感興趣。
我隻想知道,
你是否能跟自己在一起。
你是否真的喜歡做自己的伴侶,
在任意空虛的時刻裡。
你有怎樣的過去,
我不感興趣。
我隻想知道,
你是怎樣活在每一個當下。
你有什麼成就、地位、家庭背景,
我不感興趣。
我隻想知道,
當所有的一切都消逝時,
是什麼在你的内心,支撐着你。
願我看到真實的你。
願你觸摸到真實的自己。
08後記:飯圈文化和嚴肅作品的碰撞
很多人接觸《寶石之國》是從Orange社出品的動畫開始的。實際上這部動畫與漫畫有許多區别。市川春子畫的角色人設常常是為了藝術美學和故事内涵服務的,角色塑造都是其次,她塑造角色的時候也比較随心所欲,用完就扔,很少考慮讀者,帶有極強的主觀性。而Orange社出的動畫,無論是3D的應用,還是角色世界觀的精美程度,都與原作者有所不同,是經過商業化設計的。尤其是鑽石,那個bulingbuling的外觀和溫柔要強的性格尤其圈粉。
然而,無論是《寶石之國》,還是短篇《蟲與歌》、新作《三枝老師》等,市川春子的漫畫都是偏嚴肅向的,創新性極強,自由度很高,極少考慮能不能圈粉,觀衆愛不愛看。
這就導緻了《寶石之國》的中後期劇情讓一衆被吸引來的粉絲大呼“太虐”“神經病”“爛尾”。在不了解佛教的情況下,很多人看到這個世界觀設定和開放式結局的時候也感到一臉懵逼。
這篇漫評旨在幫助大家加深理解《寶石之國》的設定和故事,成為嚴肅作品和粉絲們之間的橋梁。我也是從動畫開始入坑,為了寫這篇漫評去惡補了許多佛教知識,有一些比較接近猜測,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感謝閱讀到這裡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