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報
以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出發,這部電影的劇本糟糕透頂,邏輯完全崩壞
角色行為模式:幾個角色的行為模式極其離譜,開頭主角幾個被拐到詐騙根據地後哪來的底氣跟掌握武裝和暴力資源的詐騙團夥叫闆?這是30歲成年人陷入險境後該做的?尤其是男主潘生,30歲準高管,被綁進來之後時不時就跟詐騙頭子說他不想搞詐騙,這是不對的雲雲,完全沒有一點被綁架者的自覺,也沒有任何一點危機意識,心智單純得宛如小學生,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一個成年人該有的判斷和意識,他甚至把自己想要逃出去的念頭到處嚷嚷,是嫌周圍人都不知道嗎?
叙事策略:本作的叙事策略非常失敗,重點不清,主次不分,在電影中有接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是在講述配角顧天之的故事,這是電影叙事中的另一個視角,潘生此時是作為詐騙一方而行動。也行導演是想做多視角叙事,但無疑他做得很失敗,這就是重點不清的緣故,将大量篇幅放置配角身上,使得主角的呈現空間被大輔削減,使得潘生的塑造過程出現巨大空缺,以至于到結尾潘生這個人物都沒立起來,極其扁平。
那于此相對的,花了大量篇幅講述的顧天之就塑造好了嗎?答案是也沒有,我們隻看到一個富二代機緣巧合之下看到一個簡陋和忽悠人既視感極強的網頁,然後就不斷着了魔似的往裡砸錢,以至于當後面提到顧天之是碩士畢業的時候我直接笑了出聲,因為這個角色看起來太蠢了。我知道一定會有人說這是現實中就有的原型,甚至有更離譜的,但是電影編導的責任就是将現實中那些離奇的事情合理地講述出來,換言之就是要在叙事中讓觀衆信服,讓觀衆知道這樣一個角色被騙是合理的,而不是事後找補。
也就說,我們需要在叙事中看到,詐騙團夥是使用了怎樣的騙術,如何利用了人的心理弱點來一步步設下陷阱引誘這個角色步入其中,我們需要看到顧天之的懷疑和确信,看到他的自我說服,看到他最後的掙紮,但這些都在叙事中被省略,或者說忽略了,看起來就有一種很強烈的被操縱感。意思就是,這個角色不是因為騙子騙術高明而被騙,而是因為作者需要他被騙而被騙。所以最後看到這個角色自殺時,我不會覺得可憐和惋惜,隻會覺得滑稽和可笑。順帶一提顧天之自殺後插入歌曲簡直雷穿地心,尴尬無比,瞬間夢回普法欄目劇。
此外花大量時間講述這樣一個支線,也會極大壓縮主線的叙事範圍,觀影的過程中結尾肉眼可見的潦草和趕緊,也顯得片中最大的和詐騙團夥的對抗勢力—警方,他們行動的表現也被削減了,從而顯得無比雞肋和無用,如同擺設。
生硬的轉折和機械降神:這部電影的許多轉折都無比生硬,甚至可以說是兒戲,靠巧合來推動情節,靠機械降神來解決事件可以說是最無能的編寫了。比如還有才哥救安娜,我在看的時候猜對方可能是卧底,但結果隻是才哥喜歡對方。我隻能說這樣的轉折太突兀了,才哥和陸經理對梁安娜的好感沒有任何鋪墊,極其強行,這裡又出現了剛才提到過的被操縱感。臨近結尾時,警方是如何獲得線索的?發小廣告正好發到趙支隊的車上,又是一個用巧合推進情節的例子。那結尾警方又是如何破案的呢?靠一個突然冒出來的角色,一個教二進制的老師,因為主角給他發過信息,他在影片的最後時刻發現了信息中的暗示,這是純粹的機械降神,這在情節設計上是極其失敗的,也使得整部電影的情節極其可笑、滑稽、兒戲。
一些其他地方的不合理:結尾警方室内CQB居然讓幾個拿手槍的頂在最前面,拿步槍的重火力躲在後面,拐角也讓拿手槍的上……
還有一堆警察圍住犯人第一件事居然不是先繳械解除威脅,而是大搖大擺地走到犯人面前,手槍就别在犯人腰上啊,這都看不見的嗎?是真的嫌命長。在警察擊殺主犯之後,居然還有憨批犯人喊快跑?大哥,你要不要看看你周圍都是荷槍實彈的警察?
btw我覺得這次張藝興演得還不錯,超出預期了,潘生這個角色的問題主要出在劇本和設計上,本來還以為可以看到多一點他的表現,沒想到才這麼點戲份,這算不算一種宣傳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