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ma看到Cady過分依賴梅根,而不信賴自己,感到隐隐不安,她對Cady說,父母的過世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你應該覺得悲傷,這才是正常的情緒,讓情緒自然發散出來更好。
這個情節還是挺震撼我的,因為我浸潤在一個情緒無法正常流淌的環境中,東西被偷了、不要憤怒要原諒,被侵害了、不要回憶要忘記,被責罵了、不要生氣要換位思考,我認為這些都是過度正确、實質上并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做法。Cady在梅根的引導下,雙親過世後跳過盡情悲傷的過程,壓抑了應有的情緒,因此梅根的短暫離開即刻引發了Cady的焦慮和不安,先前積壓的悲傷、憤怒瞬時爆發出來,表現為狠踹駕駛座、狂叫、打小姨。有時候父母/監管人之所以要求小孩壓抑情緒,其實隻是為了自己方便,因為這樣一來,便可以省去溝通、安撫的過程,自己的情緒也無需受到擾動,殊不知埋下了更為危險的種子,将來會以更具爆發力的形式表現出來,真的愛孩子的長輩會問「事情發生的經過、情緒如何、我該如何幫助你」,而不是粗暴地讓你閉嘴和忘卻,最後總結“都是為你好”。
沒有養育過孩子的梅根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她把小孩當做平等的人類來看待,正養育着孩子的父母呢?我相信很多人做不到,尤其在這個國家。因為平等和尊重并非普适性的概念,我們的家庭,「經營和管理」的理念占據了太多精神空間,已經容不下其他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