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就看了蛟龍行動的預告片,看完說實話我對這部片子本身就沒有任何期待了。坦率的說,我這次走進電影院就是挑刺去的,看完後,在預告片中我看到的一些問題其實在影片中有合理的解釋,但是我對影片中難以忍受的問題其實更多了。
那我就先先揚後抑吧,先說一下我覺得《蛟龍行動》中值得稱贊的部分,這也是我沒有給蛟龍打一星的原因。
如果從戲劇張力上來說,潛艇戰的戲份是整部電影裡最飽滿最好看也最能經得起推敲的,雖然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但實話說看電影的時候還是被劇情和畫面吸引,能夠讓觀衆帶入到潛艇水下對戰的情境中去的。如果僅僅評價這部分劇情和人物塑造,我甚至能夠給到三星半的程度。而預告片中我覺得非常突兀的王俊凱演的聲呐兵反倒成了我覺得在劇情中角色塑造最飽滿的一個
但《蛟龍行動》的值得肯定的點也就僅僅在于此了,看完整個電影,我感到林超賢導演他最開始想拍的也就在于水下的潛艇作戰,和蛟龍壓根沒啥關系,後來隻是為了票房和賣點挂了蛟龍的名字強行把蛟龍突擊隊作為主角了而已。
以下的部分,全都是吐槽。
先說說我剛肯定過的潛艇戲份,最大的問題就在于為了推動劇情發展而産生了太多不合理甚至讓人無法理解的設定和劇情:
1.我明白為了體現敵我雙方攻守交替,你來我往的作戰劇情,但是第一次潛艇作戰時隻發射一枚魚雷,讓王俊凱演的聲呐兵強行二選一就是劇情中第一個bug,潛艇首部魚雷艙裡面最起碼有六個以上的魚雷發射管,在我艇已經遭到敵方攻擊(對面朝我發射魚雷)的情況下,不一招制敵,多枚魚雷齊射以确保命中率,而是就節節省省打一枚,你當在演習給我人民海軍節約成本呢?
2.在對面内讧,對面潛艇被擊沉的情況下,張涵予演的艇長趙啟航居然要對潛艇進行人道主義救援?我也知道這是為了引出對面計劃中的陰謀,但是在作戰狀态下,甚至不請示上級,為了人道主義救援暫停任務,讓我艇暴露在外危險之中,這不是對國家對艇内官兵的不負責任是什麼?扯淡呢?而且在設定中作為我軍保密級别最高的潛艇之一,還想讓救完人以後讓外人登艦?想啥呢。
3.在發現對方恒星計劃之後,我艇也不報告上級請求支援,直接單獨行動,我也知道這是為最後1v1的潛艇戰做鋪墊。但是,我請問呢,在沒有上級批準的情況下,如果任務失敗,責任誰擔?産生的後果可是要波及整個亞太地區,我們又如何向其他國家交代?最起碼要請示上級請求支援吧,體系反潛作戰與更多的作戰兵力支援的情況下任務成功率可比一條潛艇外加一隊蛟龍高多了,您這一條艇上去硬剛,我請問是去賭命還是去送命的?
這就是潛艇戲中為了推進劇情的降智的地方。剩下說的就是潛艇戲裡單純的設定問題了,這個沒得洗。
什麼潛艇能夠橫置容納下兩艘小型潛航器,還要單獨給出一個倉作為潛航器出發前專門注水并出發回收的倉?是嫌潛艇裡面空間太大了麼?如此浪費空間。正常要麼在艇内縱置潛航器,要麼就像電影裡外軍潛航器一樣挂泊在潛艇外賣,這才是正常的存放形式。
我請問腳蹼呢?不管是外軍水下作業還是李晨睡下作業的劇情,你不穿腳蹼怎麼遊?拿腳硬劃麼?而且水下呼吸器氧氣瓶也是貨不對闆不是該用的。
什麼潛艇能夠接泊三艘潛航器啊?潛艇有一個接駁口就了不起了,這對面被擊沉的居然能接泊三艘,最逆天的我軍接駁口規格居然和敵軍是通用的,讓人摸不着頭腦。
最後說挂羊頭賣狗肉的蛟龍部分,我整個劇情加人物加設定找不出任何可取之處。
我首先扣帽子,這個帽子我不得不扣,我認為我軍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這些香港導演的腦海中就是與落後、土老帽挂鈎的,他們潛意識裡就不願意去承認我軍的發展和進步。
最典型的問題就在于蛟龍小隊還在用歐美的ar系列步槍,要知道我軍蛟龍現在用的也是國産的191系列自動步槍啊,即使再過十幾年幾十年,我國也不可能采用歐美系列的彈藥和步槍。這香港導演潛意識裡面就是覺得歐美的步槍帥或者先進,但是這人家的武器如何展現我軍的精神風貌呢?而且我軍的95和191系列步槍也沒有明顯的像印度英薩斯步槍的那種質量問題,也不落後于時代,為何不用?(紅海行動裡還用為了在異地作戰為了彈藥通用性改用歐盟武器,這部裡面演都不演了,光明正大用ar用了一整部)。
人物塑造的扁平化臉譜化,甚至臉盲化。本身兩個小時的電影,潛艇的戲份已經占到一半了,而蛟龍的隊員居然還有那麼多,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就隻有很少的時間,這些時間完全就不足以塑造每個隊員的人物形象,而林超賢還要在本就不足的時間裡進行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物塑造。
最覺醒冗餘的人物塑造莫過于黃軒和于适的所飾演的孟闖韓骁的關系塑造,黃軒父親在對抗海盜時打偏誤将于适父親殺死……然後最後用于适作戰時誤将黃軒捅一刀作為兩人的釋然……純粹的不必要浪費時間的爛劇情,對其角色毫無幫助。從邏輯上黃軒帶着有心理隔閡的隊員上戰場,同樣也是對其他隊員和對任務的不負責任。
然後就是杜江飾演的徐宏的塑造,講因為前作中導緻兩名隊友犧牲而優柔寡斷,在後續行動中提了一下,然後就看不到這個性格變化所引起的任何正向與負向影響了,他克服這個問題沒有?他是如何轉變的?劇中沒有提到。徐宏在第一部中有奇思妙想敢打敢拼的形象成了工具人。
佟莉的人物塑造,我在第一部真的很喜歡佟莉這個角色呀,這部她本身戲份就實在不多,第一部勇猛女戰士也成了工具人。唯一點綴的人物特性就是前作中已經犧牲的互相暗戀的石頭的吃糖劇情,然而本作中佟莉的犧牲相比于前作中石頭的犧牲,完全無法引起觀衆的情感變化與共鳴。(前作中石頭的犧牲是有先受傷,然後敵衆我寡,再逐漸陷入絕境,最後被子彈擊中面頰犧牲的,還有心形合照在影片最開始的鋪墊,能夠逐步調動起觀衆的情感)。而本作中佟莉突然被炮彈擊中壓在廢墟下,然後被燃燒彈燒死,完全沒有劇情與情緒的遞進(我承認在現實作戰中大多數就是陣亡的突然),但作為影視作品中作為主角之一的犧牲,在劇情合理的情況下調動觀衆情緒是十分必要的,為了呼應前作而出現的吃糖的劇情我作為一個看了很多遍《紅海行動》并十分喜愛這部影片的人,也沒有感到任何的情緒的起伏,更别說那些沒看過前作的觀衆了。
李九霄、韓東君、王彥霖他們角色的人物塑造:他仨的角色具有相似性,有露面有台詞的完全工具人。我為啥連角色的名字都不提了呢,因為除了王彥霖演的第一部出現過的羅星以外剩下倆的角色名實在讓人無法想起。按道理王彥霖演的羅星上一部裡被打穿脊椎,這部回歸人物塑造應該更簡單更方便,他是如何恢複的?他的執念毅力與堅持?然而本作中就給了他一個背部開過手術的特寫就結束了,羅星徹底淪為工具人。 李九霄開場海上油田中喊好的很被杜江演的徐宏訓斥,在戰鬥結尾以杜江喊了一句好的很作為呼應,沒頭沒尾的。 韓東君和于适飾演的韓骁的比試在後續劇情中也沒有第一部黃景瑜和尹昉暗中較勁但相互信任的感覺。……他們三個的劇情換三個小演員或者群演也能演。
現在說蛟龍作戰的劇情。
兩個字形容:齊爛,完全是湊數的劇情。
第一部井井有條的作戰劇情在第二部成為了亂打一通。第一部中蛟龍小隊各司其職,楊銳作為隊長沉着鎮靜,在自身能力卓越的情況下指揮全隊完成任務,徐宏作為副隊長兼爆破手拆彈炸坦克還能給出大膽的行動方案。佟莉和石頭的機槍火力壓制,顧順和李懂的狙擊手和觀察手配合默契,通訊兵和衛生員亦各司其職。
我請問第二部《蛟龍行動》蛟龍的各位成員有任何各司其職的展現了麼,我承認第二部作戰空間狹窄,機槍和狙擊步槍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但是隊長孟闖和副隊徐宏有發揮任何指揮作用了麼?孟闖除了在潛航器裡劃水大半部影片然後,最後打了場肉搏戰被韓骁捅了一刀以外還幹啥了?羅星你作為狙擊手你的觀察員又去哪了?你們蛟龍的戰術配合又又又去哪了?槍戰劇情變成亂打一通,他打你躲,我打他躲,最後劇情強迫肉搏。你們在第一部中展現的能夠經得起推敲,具有相當的邏輯合理性的戰鬥劇情呢?
最後說一下那個核彈的引爆方式,我是第一次見說激光充能引爆,導演編劇你們在扯什麼淡……
蛟龍的劇情不僅不精彩,甚至成為了潛艇戲的完全附庸。我等了一整場他們喊出“強者無敵”的口号,到影片結束也沒等到(雖然寫在字幕上了),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到相互信任的戰友情,也看不到中國軍人的軍魂。
總的來說,我覺得此作就是林超賢導演純粹想拍一場他心目中的現代潛艇戰的意淫片,然後強行給蛟龍加戲以成為《紅海行動》的續作,最後套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皮,讓這一切與現實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挂着解放軍的招牌,卻沒有軍魂的無法讓人滿意的作品。前作如此優秀,續作拍成這樣,真的很讓人難以接受。
林超賢的一次超大意淫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一地雞毛,着實可惜!
今天看完最後一集,翻來覆去睡不着,半夜爬起來寫了這個劇評。我的這個三星是平均下來的分數:導演、演員四星,編劇劇本兩星。導演和演員我覺得把劇情呈現的已經非常出色了,問題在于編劇上,本劇的編劇可以将家庭日常青春歲月裡的小事寫的風趣又有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