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猶豫要不要寫個影評,看到片尾導演的花絮,覺得李炳淵拍電影水平不太行,但起碼人還算實在。

所以李導都姿态這麼低了,我覺得給他寫點東西。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到。

先把難聽的說開頭,我覺得李炳淵太缺乏思考了。

他可能覺得自己很努力,很認真,但是他認真的方向完全不對路。

這種努力,更像是一種覺得自己證明了自己的自我感動。

以前我看到過一個故事。說一個魔術師發現駱駝不會倒着走,因此他花了很多年時間訓練了一個倒着走的駱駝。結果首次表演可想而知。人們确實沒見過倒着走的駱駝,但是倒着走的駱駝也沒啥值得看的。

所以光努力使沒有用的。而李導就是在瞎努力。他努力地拍打戲,各種受傷還拼搏,但是呈現的效果很糟糕。

《醉刀客》這片太“行活”了。随處可見的文戲,武戲,人設,而且還都是十八線水準的。

但是本片的文戲也是一眼都能看出毛病的水。每個人的台詞不像是說話,更像是旁邊和背景介紹,缺乏細緻的打磨。反派都是清一色的臉譜反派,非常之無趣。

最後大決戰前是最為搞笑,匪徒給村民發刀要殺主角,村民甯願拿着刀去砍主角而不是旁邊的小兵....你們覺得砍死主角和砍死一般土匪哪個難度大一點?

我知道對于動作片來說,是不能夠對文戲太過挑剔。 但是《醉刀客》的文戲有點忒敷衍了。主角,兩位女性之間的背景就像蜻蜓點水帶過,對于主線沒有任何影響,起碼應該好好打磨一下,打磨成正常庸俗作品水準。

确實,文戲少可能是因為動作片的時長限制。但是“文戲少”不等于“文戲爛”。像《導火線》這種純動作片,你說文戲多好也不見得,但人家寥寥幾個場景,還能整出“我們做事,就是這樣”的名台詞。

我以前評論過嶽松的《超級保镖》,那片成色也不太行,文戲也是一坨屎。但是裡面我看到一個亮點,就是嶽松對于自己“武瘋子”形象的自嘲,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個跟不上時代的古人,就這點而言,他起碼是真誠的,他在創作中有思考。而《醉刀客》我看不到這種思考。

不過即使像甄子丹這種大師,其實對于文戲的審美也是相當庸俗的,這是很多武打從業人員的通病。但是他知道每次拍打戲,要力求創新,拍點沒拍過的東西。

而《醉刀客》武戲方面,也是太“庸俗”。完全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你也知道你是個武打演員,你的招牌就是武打,你不僅要武打上賣力,關鍵還得動腦。

這個年代,已經不是你特技跳三層樓,我就跳四層樓的年代了。拍武俠,一定要動腦,要有創意。

各種哐哐哐摔,打爛東西,這是不容易還容易受傷,但是我們見過太多次了。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香港動作片,哪個不這麼幹?

你都是“醉刀客”了,不能使出“醉刀”嗎?結果這個稱呼隻是因為男主殺了一個高手後喝了酒被人取的稱呼,換成什麼“雪碧刀客”,“可樂刀客”也沒關系,簡直是标題欺詐。

看看人家《目中無人》,還讓人記住了“樓蘭斬”。你給主角整點必殺技,不困難吧?

李炳淵也算是拍過不少動作戲了,但是依然沒有挖掘出自己的動作風格特點,無法讓人一眼看出,這就是“李炳淵”的風格。

并且, 李炳淵似乎拍肉搏還是走現代格鬥的一套,作為一個武俠片,應該多挖掘武術招式的優美,拳拳到肉的那種風格,不适合傳統武俠片。

而在影像風格上,李炳淵太追求快速運鏡,這種快速運鏡隻适合抖音那種武打短視頻,放在大銀幕上一個是晃得觀衆腦子跟不上,一個是太low了。

甚至文戲也在那運鏡,兩個人講話,每次換個人,咱就不能機器一架别動,非得推個特寫,有時還得環繞推特寫,你這真當短劇拍啊!

總之我對李導的建議就是,打戲,咱多挖掘點創新點,光是賣命和自我感動,是救不了電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