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蓮花樓》入坑之後,就一直期待成毅的新劇,最想看的就是《英雄志》,其次是《長安二十四計》,但最先上的是《赴上海》。這部劇從最初的劇宣風波到開播後的各種負面消息,似乎一直沒有太平過。不知道為什麼,每次成毅一上新劇就總有人喊打喊殺😓。不過這對我影響不大,因為我隻專注看劇。
作為一部新武俠劇,赴山海的武打戲的确令人十分驚豔,每次到打戲時都看得心潮澎湃。但是因為演員和蓮花樓高度重合(有人發現連衣服都好幾套都是一樣的),所以總忍不住和蓮花樓做對比。從角色設定上來說,赴山海的人物太過衆多,而核心人物又太過稀少,甚至可以說從頭到尾隻有蕭秋水一個核心人物,其他配角的刻畫都十分扁平單調,尤其是最初和他神州結義的那仨兄弟,我隻記得唐柔,另外兩個一直到劇終我都沒搞清楚誰是誰😂。而蕭秋水似乎從頭到尾也隻将他們當工具人用,除了在一起喊喊口号也沒什麼情感交流。而蓮花樓的斷案三人組雖然也是以李蓮花為中心,但三個人物各有特色,且能形成互補,都很有魅力,命運線也相互交錯。赴山海的導演選擇拍攝這一百多個人物,可能是為了塑造一個江湖群雄的壯闊圖景,但衆多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每個角色都像走馬燈似的來去匆匆,幾乎都是出來混個臉熟就下線了,也不可能進行更深入的刻畫。所以群像描寫不等同于人多就行。
從服化道來看,這部劇也不如蓮花樓精緻,人造外景太假,濾鏡太厚,使整個畫面都缺乏質感。人物服裝配色也是一言難盡,淺色服裝太多,加上慘白的濾鏡,沒有一點層次感。畫面構圖也不講究,經常是一大排人齊刷刷地就并排直面朝你走來,這種鏡頭用多了會讓人懷疑導演根本不會用鏡頭。而且一到需要推進人物情緒或者重要情節轉折點時,就插播劇情歌,反反複複,更加暴露了導演鏡頭語言弱這個現實(後來我一聽到唱歌就跳過)。
但全劇最大的硬傷還是劇本。首先,從整體情節設定來說,在原著基礎上摻入穿書情節實在有些牽強,除了在劇的前半部分制造了一些笑料,之後似乎也沒什麼必要了。這裡還有一個巨大的bug,就是最初系統明明說肖明明隻要成為浣花劍派門主就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改寫劇本,可當他真的實現了,系統卻告訴他要麼選其他角色,要麼回到現實,而他本人似乎都忘記了這個設定😂。如果說系統出爾反爾是公司老闆在作祟,那麼老闆在穿書過來之後除了處處和蕭秋水做對之外,還有其他的目的嗎?劇中一再強調老闆有巨大的野心,可到最後也不知道他的野心是什麼,是把名單上的人統統拉黑嗎😂……而且在武俠劇情中強加反間諜的情節也十分割裂。先不說一個網文大咖會不會受邀去觀看軍演,即使真的達到能去參觀的咖位,也不可能看到機密性信息。如果說導演加這個情節是為了強調主角在書裡書外都是個把國家大義放在首位的人,也實在沒有必要通過這種方式去表現。
權力幫的設定也很詭異,起初權力幫被打造成飛揚跋扈的地頭蛇形象,而後卻突然為國為民追求大義起來。皇帝忌憚李沉舟,隔三差五給他喂毒,李沉舟卻比皇帝還關心天下蒼生,既如此為什麼權力幫在民間的風評還那麼差呢?而且幫中幾大神魔陸續被殺之後,幫主居然毫無作為,眼看着可用之人越來越少,既不提拔新幹部,也不揪出内奸,直至最後還不得不通過假死的方式才找出叛徒。這跟李沉舟的強悍設定嚴重不符。
其次,劇中對矛盾沖突的制造也比較單一,其原因幾乎都是嫉妒:大哥對蕭秋水的嫉妒,二哥對蕭秋水的嫉妒,皇帝對李沉舟的嫉妒,唐晴對唐方的嫉妒。每一場謀殺都源于嫉妒,甚至二哥大逆不道勾結外邦颠覆政權居然也是為了證明他比弟弟強。可見東亞小孩們的怨念是有多深……😂
第三,由于本劇涉及到多方勢力,劇情必須多線推進:浣花劍派和權力幫鬥,蕭秋水和公司老闆鬥,柳随風和武林正派鬥,李沉舟和皇帝鬥,唐門正房和偏房鬥,朱大天王和權力幫鬥,北荒人和所有人鬥……而蕭秋水幾乎參與了以上全部線路,這導緻主角任務過于繁雜:一會兒接了英雄令,一會兒要接門主令,一會兒成為掌門,一會兒又變成盟主,一會兒要去替燕狂徒尋親,一會兒又要去解救唐門,一會兒替這個報仇,一會兒替那個洗冤……就像不斷接通告的明星一樣,各個場子不停跑。如果沒有強大的叙事能力,就會給人一種東一榔頭西一杠子的感覺,整部劇的思路看起來就有些混亂。
除此之外,劇情中還有諸多地方處理地很生硬,比如為了讓男主升級,随随便便就讓他找到了邵流淚,還親手把無極仙丹喂到他嘴裡;随随便便就碰到八個武癡鬥法緻死,還一緻要求把功力傳給他,不要都不行🤣;還有蕭雪魚試圖殺蕭開雁那集,蕭雪魚那麼突兀地改變态度,二哥居然一點沒懷疑。此外,劇中諸多伏筆也沒交代清楚,比如唐方要求跟蕭秋水成婚,最後不了了之,甚至連句遺言都沒聽到全劇就結束了;比如蕭秋水和李沉舟為什麼長得那麼像,就是因為公司想省錢不想多請一個演員嗎🤣;比如蕭秋水父母被亂髓指所殺,結果查了一圈發現沒有一個人會使亂髓指,二哥行兇時是剛學會忘情天書,還沒來得及學亂髓指;再如李沉舟夫婦去救吳将軍時,他們兩個那麼聰明的人居然沒想到籠子裡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吳将軍嗎?真的吳将軍看到有人救他會無動于衷嗎?但最讓我不解的還是英雄令的設定,一個江湖信物,怎麼能交到一個體制内官員手裡呢?這一方面損害了武林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也害了吳将軍,試想一個手握重兵同時又能号令武林黑白通吃的人,換哪個皇帝都害怕。而且最後也沒看到英雄令發揮什麼作用,就是當投影儀用了一次。
最後說說演員。成毅在前幾集确實狀态不佳,尤其是臉部狀态,肉眼可見的浮腫和疲憊。不過在第六集之後就漸入佳境了,尤其是幾次打戲裡發狠的樣子,真的很帥!(好喜歡他發狠的樣子~)有很多人說他台詞不好,我并沒有覺得,隻是有點口音而已,情緒把握還是很到位的。在本劇中,成毅再次一人分飾兩角。蕭秋水在剛剛穿書的時候還處處帶有現代人的窘迫,鬧出許多笑料,但也非常可愛;在完全融入角色之後,智商和武力值雙雙達到巅峰,而且渾身上下都是正能量一點污垢一點毛病都沒有,反而讓人愛不起來了。當主角無限趨近于無敵時,以至于反派隻能拿他的至親開刀,就沒什麼意思了。人物必須有點弱點才可愛。另一個角色李沉舟,又是白發妝容。雖然說這個扮相不由得讓人想起應淵和他的渣爹,但不得不說成毅真的超适合白發!也超适合李沉舟這種有城府的隐忍不發的成熟男人的角色。全劇最愛的就是李沉舟,沒有之一,可惜下線下得太倉促,最後明顯是被導演降智了。
劇中也再一次地給成毅安排了許多哭戲,男主每失去一次至親就要哭一場,朋友失去至親他也要哭,甚至八人傳功那集也要哭。這使得人物的情緒爆發點太過頻繁和雷同,即使演員再擅長哭戲,也很難每一次都讓觀衆共情。
其他比較重要的配角,大部分都是新面孔,塑造人物難免有些生澀,比如柳随風全程皺着眉,唐方全程瞪着眼,大哥全程苦大仇深,二哥全程皮笑肉不笑……雖然有諸位老戲骨加持,但戲份有限,全劇看起來仍像成毅一個老大哥拉扯一幫孩子的感覺。
蕭開雁作為終極boss氣場太弱,表演痕迹太重,口音更重,不知道演員是哪個地區的。蕭開雁從一開始出場就奇奇怪怪,表現出不自然的遲鈍,而且臉上有暗瘡,所以讓我第一眼就覺得這個角色并不面善。如果這是導演刻意為之的話,那也确實有點太刻意。
柳随風這個角色出場十分驚豔,但從錯殺天正太禅之後就逐漸降智,一再犯錯,最後基本已經完全脫離最初老謀深算算無遺策的形象了,轉而隻刻畫他是怎麼一心向幫主報恩的。
本劇中最令我擔心的是紅鳳凰,因為這個演員在蓮花樓裡飾演的公主實在讓人一言難盡,但在這部劇中卻是有肉眼可見的進步,以至于紅鳳凰意外地成為最讨喜的女性角色,外表嬌俏毒辣,内心卻對公子一往情深義無反顧,最後她求幫主允許她終生陪伴柳随風時真的把我感動哭了。
最後結局非常潦草,蕭秋水居然連一句遺言都沒給唐方留就穿越回去了,而唐方居然對蕭的猝死也并不感到奇怪。肖明明最後也一句台詞沒有,就隻有心電圖證明人還活着;至于肖明明在昏迷的情況下,公司老闆的賣國行為是怎麼被證實的,老闆為啥突然就死了(是因為作為宿體的蕭開雁死了嗎),都隻有幾句話就帶過了。全劇反複強調“義”字,可是通篇看下來隻有不斷地複仇,主題全靠主角自己口述。
所以,跟蓮花樓比,赴山海實在沒有達到我的預期。也許是因為蓮花樓已臻于完美了吧。不過還是期待成毅下一部劇能媲美或者超越蓮花樓,另一方面也希望他有朝一日能跳出古裝劇的舒适圈,嘗試一些現實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