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白雪公主》是經典的

僞覺醒叙事

既要人人都愛它如money,又要包裝成精神成長深度。但是,沒有人要買既能洗頭又能喝的洗發水啊!強行混合兩種邏輯真的很奇怪,也會失去真誠。淪為一種口号感的平等,籌拍的時候就被罵個慘,因為大家都看得出來。

覺醒就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女性的覺醒之路更是千差萬别,正如拉康所說,“女人并不存在”,因為沒有任何符号系統能夠完整容納女性的經驗。甚至他給的參考答案是女巫美狄亞。

原版的覺醒是靈魂結構的轉變,是一種從我與母親的“糾纏”到“我與世界的共存”的過渡。

而新版改寫将其降格為“我要奪回主導權”的一根筋沖突。王後的欲望,動機變得很奇怪,王子變工具人,毫無cp感,主角的勇氣來自一直喊my father。

原版故事能夠流傳久遠,是因為它契合了多數人共有的心理原型。人們閱讀時,會感到某些未曾言說的話被說了出來,心底的囚鳥得以放生。就是這種爽感。

白雪公主訴說的正是:一個在父親缺席環境下的女孩,與母親陷入了依賴與共生的關系。她内心渴望長大,但自我成長卻意味着對母親的背叛。這種背叛的恐懼猶如毒蘋果,讓她甯願選擇沉睡,僵化在“永恒少女”的狀态裡,也好過拒絕背叛媽媽。

然而,僵局終将被成長打破。母親日益衰老,女孩必須長大,這就是王子所象征的變化之力。

原版白雪公主最核心的人格魅力,就是她給出的解答:不帶預設的和差異共存。是的,這世界充滿看似對立的存在,母親、獵人、小矮人、不确定有沒有的王子。但她能以友善對待他們,因為她了解,所有人都是在father‘s law父之法下,憑自身意志求生存的平等個體。

這才是活人感的平等:承認差異與矛盾,卻懷着一顆與之共處的心。這也正是白雪公主真正的魅力所在。

就像東京愛情故事的赤名莉香,她看得透,但沒有放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