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愛爾蘭民間故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狼行者》在動畫制作方面自然不會令觀衆失望,獨特的畫風老少皆宜,收割了一堆國際大獎和獎項提名,但縱觀整部影片,《狼行者》在各方面的直白表現可能更适合孩子一些。
本文首發于我和朋友的公衆号:業餘藝術家MAart
似曾相識的設定
影片中并沒有提及狼行者的來曆,隻知道他們總是與狼為伴。他們平時與常人無異,但在身體睡着之後意識會變出一隻狼,并且有聚集狼群的力量治愈一切傷口的魔力。如果他們咬了普通人一口,普通人也會變成狼行者。 這個設定對于閱片量稍微大一點的人并不讨喜,人獸軀體轉換的設定類似《阿凡達》,咬一口就同化的設定類似吸血鬼+狼人,而變成狼行者的過程和變狼之後的獨特視角又很像《畫皮》中設定的“妖”眼中的黑白世界。
鋪墊很長但反轉簡單的情節
故事發生在1650年的愛爾蘭。主角蘿賓和她的獵人父親從英格蘭遠道而來,父親想要在此定居,因而對護國公唯命是從。蘿賓是個向往自由的女孩,她沒有像其他女性一樣在雜物間做後勤工作,而是想和父親一樣去城外森林獵狼。 偷跑出城的蘿賓被父親反複告知“到城裡就安全了”,但在森林裡,她并沒有遇到惡狼,反而被父親設下的陷阱所困,諷刺意味在此盡數體現。狼行者梅芙把蘿賓救了下來,但不慎把蘿賓咬了一口,雖然她用魔力治愈了傷口,但隐患也埋伏于此。
兩人結下友誼,在了解梅芙媽媽失蹤的情況後,蘿賓決心幫助她找到媽媽,并且想勸父親不再獵狼。回家後,精心準備的蘿賓卻在父親這裡碰了一鼻子灰,父親完全聽不進任何建議,隻遵從護國公的命令。 蘿賓在失落中沉沉睡去,半夜驚醒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頭狼,在本能的指引下她來到了狼窩。夜空下的奔跑讓蘿賓感受到了自由的快樂,但她也面臨着被捕殺的風險。在逃回家的路上,她遇到了關在牢籠中的梅芙媽媽。
原來護國公想要在愚民的面前展現狼對他的臣服,以達到鞏固統治和馴化思想的目的。蘿賓在反複掙紮之後和梅芙媽媽逃出了城。劇情發展至此,父親還是一副懦弱聽從命令的形象,仍然認為蘿賓在做傻事,一箭射傷了梅芙媽媽。與此同時,護國公下令向森林開炮,狼群危在旦夕。 看到在炮轟下昏迷的蘿賓,父親猛然清醒了,一反電影前五分之四的固執形象。同樣被咬的他化身為狼,把護國公推下深淵,保護了女兒,梅芙媽媽也在蘿賓和父親的幫助下康複。結局非常圓滿,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兩個單親家庭幸福地和狼群生活在了一起。
規整的視聽語言
整部影片除了一些動畫特有的表現形式外,在視聽語言方面都是比較基礎和明顯呈現。
在被父親的固執思想堵住嘴後,就有兩個蘿賓在窗後和窗影子下的鏡頭,讓她看起來如同身處牢籠,被禁锢了自由。
在蘿賓變成狼身處宮殿時,一個俯拍,讓渺小的她在一個個牢籠般的窗戶影子下穿行,整體氛圍愈來愈壓抑。
每當護國公出現的時候便會有象征危險的紅色充滿屏幕,或是紅得不自然的火把,或是關押梅芙媽媽籠子上的紅布。
單薄的人物形象
護國公就是完全的反派形象,他有着醜陋的外表。想要把狼趕盡殺絕,燒掉森林,要求人們對他絕對臣服,把男女工作嚴格分工。
父親為了在城中紮穩腳跟,讓女兒平安生活,總是一根筋,隻知道隐忍和服從命令。“工作就是祈禱”“必須服從護國公的命令”“這都是為了你好”真的有一點爹味,看得我在電影院裡捏緊拳頭直生氣。感覺他就像《長安十二時辰》裡的崔器一樣腦子裡少根弦,最後的轉變也比較突兀。 人物之間可以一句話講明白是事情偏偏不講,蘿賓和父親在危機關頭就隻知道喊名字,“Robyn!”“Father!”,蘿賓嗓子太尖了真的吵得人火大。
不說自破的主題
保護自然,人與動物和平相處;諷刺英格蘭對愛爾蘭的侵占統治;女性突破父權的壓迫和束縛……方方面面都非常直接,就差來一段揭示主旨的解說詞了,但最後女性對自由的追求這一主題又在童話的圓滿結局下消失得不見蹤影。
本來我看完這部電影是比較無語的,但看到前一段時間一批“同行們”變成了未命名狀态後,我覺得也許我們現在缺少的正是更多直白的表達。淺顯易懂的童話并不糟糕,畢竟每一個影視作品都有自己的受衆年齡。當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無法為自己發出合理訴求時,“無語”的日子才真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