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人物,四個點,像是同頻共振,剛剛好。
嚴韫洲:從剛入學的學子長成大三的學長,從經曆高考,查分填志願,再到入學軍訓……開頭出場的第一個人物,滿滿的新生感。
中間有兩個片段很有意思:
第一個是新生舞會。
和 May ball 之類的完全不一樣,實際上好多人都沒有舞伴,幹坐在那裡玩手機。然後跳舞過程中,就拍到有個男生不好意思牽女生的手,就隻好“懸浮”在那裡。就想到之前有次聽同學講交際舞課上有個男生也是這樣,一學期都不好意思牽女生的手,結果期末考試的時候被調侃有點像“升降機”,無措得很真實。就能回想到剛進大學的那種期待和局促并存的感覺。
第二個是從圖書館到騎車往宿舍走的那段。
BGM真的很舒服。不需要太多語言,這就是很多大學生平凡又安靜的日常。
留美學者:蔡峥
蔡老師從制鏡實驗室出來的時候有多麼的欣喜,那他在和項目人聊完之後就有多麼的心碎。
他身上,背負的是學者的理想。
博士生:宋雲天
畢業季最“難”的選擇:回到農村基層,還是留校。
這段的糾結真的很真實,也包括最後的選擇階段,父母的支持,和女友的對話……
這段有很多觸及我的時刻,從身為村委書記的奶奶以自身感受相勸,到聽到過年聚餐發言的宋雲天可能還是想選擇留下來時,奶奶在一堆人舉杯歡慶的時候,一個人偷偷抹眼淚……
但無論怎樣,這段給我最大的感覺還是,你要相信,這個世界上各個角落還是存在着那些充滿理想的人。
宋老師和蔡老師會給我的一種“同齡人”的錯覺。有一條路是學術,有一條路是基層,兩種理想相互交織,像是涓涓細流,最後彙入同一片“大海”。
想到了《令人心動的offer2》裡,梁律聽了王骁的留學經曆後說的一段話:
最後是環境學院的教授:錢易。
在錢老師的片段中,感覺真正的學者也好,大師也好,他們其實非常的簡單。
這個“簡單”感覺是全方面的,多重含義的。不同于我們現在的大學生,選擇很多上網什麼的也很方便,數據庫也越來越多,其實更眼花缭亂了,心也更亂了,反倒容易自我内耗,容易焦慮。反倒是那些不擅長使用電子設備的老一代先生們,他們用信的方式,彼此交流,從容又堅定。
時代的因素确實是有,确實是時代變了,氛圍變了,但其實很多人都還有“慢下來”的選項。我講不清,到底怎樣才算“慢下來”,但這個嗎“慢下來”一定不是“躺下來”,心裡有熱愛的人,不會甘願躺下來的,他躺不住的。
同樣,站立的位置有很多,站立的方式有很多,有人蹲着,有人坐着,有人半蹲半坐,有人筆直站着,有人彎腰站着……
無論怎樣,無愧于所愛,即可。一輩子太難有完美的事情了,既然做了選擇,就請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吧。
這幾個人的人生切片也好,千千萬萬人的人生切片也好,都有值得被紀念的意義。就像錢穆先生解讀錢易老師名字的含義,“易”為“來之不易”。
事事皆不易。
事事皆珍貴。
最後:
不要在那裡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