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h BJIFF 2025.4.19于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

比《世界上最糟糕的人》還要糟糕的人,物質富裕衣食無憂的挪威人真的很會拍這種剖析情緒問題的電影,空有愛情無法抵達婚姻,到頭來唯餘崩潰的個體,破碎的關系,彷徨的人生。我望着銀幕裡的“瘋女人”,心有餘悸地自我觀照,原來曾經的我是這個樣子嗎?像萬花筒翻出一千個驚悚的面,在早已遠遠脫離對雙方都有毒的那段關系後,我終于遲來地認清了這點。

女主角Maria尋求療愈的曆程疑似心理咨詢公司委托投放的科普廣告,但太過真實貼切,以緻我數次在電影情節裡閃回我的個人記憶,仍然清楚地記得去年生日在新太陽的某間咨詢室裡,咨詢時間的最後咨詢師問我還有什麼想要分享的,我頂着宿醉昏沉的大腦說:沒有了,我好困,我可以在這裡睡一會嗎。咨詢師給我拿來毯子,于是我真的在明亮的燈光下合上雙目,我沒有睡着但沉沉地休息着,那是一種難以名狀的、無法在任何人際關系裡獲得的安全。

于是,我深切地共情着尋尋覓覓暴怒又沮喪的Maria,在幾乎經曆了微縮版一模一樣的過程後,我跟着她抵達了狂風驟雨後的黎明,隻有在愛自己時我們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