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作者能堅守初衷,真心實意靜下心來,講好講透一個故事,且有充足的知識準備和理論修煉,那麼,這種寫作就能達到一種意境,它就不再是那種我們司空見慣的泛泛作品,而可能有向我們傳達的東西,是一種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應該說,趙娜是懷揣這一“私心”來寫她的《念無雙》的,而她的努力看來也并沒有白費。

一部優秀的影視劇作品是一個整體,尤其離不開編劇和演員的齊心努力。

而《念無雙》令人非常驚豔的,就是它題材的設定。一個全新的視角,詳盡講述慈悲神女與陰暗信徒間如何救贖渡化的過程。作者如何寫,演員如何演,成為最大的看點。

作品,是作者思想留下的印痕,是作者對這些題材的思考。以題材取勝的作品,其獨特之處在于寫作的客體;有思考的作品,獨特之處在于寫作的主體。而《念無雙》中,作者将題材和思考兼顧,并升華其内在的價值。

源仲和姬譚音之間的誤會拉扯,無疑是《念無雙》中最大的看點。編劇一個誤會的設定,讓觀衆從一開始就已知後期必然的決裂,并在這忐忑期待的預知過程中等待破碎如期到來,兩人相處越甜,觀衆的感受在虐心的碰撞中就越強烈,這種綿延的拉扯感持續到幾近故事結束,然後作者又四兩撥千斤的,賦予他們一個嶄新未知的生死拉扯循環,戛然而止結束,不可謂不簡潔幹練,一如她的文風。劇中從開始的娓娓鋪墊,至循序漸進展開,再到最終真相後的爆發,源仲和姬譚音間愛恨糾纏達到一定程度産生的高度落差,産生出的悲壯凄美感,讓觀衆尤其震撼。人物角色由平和狀态下的泛泛表面,到動因後,劇中人的行為情緒反應,反複升級循環,原先還沉睡在人物性格裡面的特異化特征,就這樣随着劇情的展開而層層遞進顯露。

在作者清新細膩,饒與趣味的筆觸下,《念無雙》同時兼有橫向面的表達,每個人物都有獨屬自己的弧光,完整的故事線。作者準确描繪人物形象,并賦予人物角色本身等同的悲喜 。劇中跳躍思想雖随處可在,卻并未忽略邏輯連貫性,使得人物基本感覺和情緒統一自洽,這種統一性,就像一條繩線,将分散的一粒粒珍珠貫穿起來,并缤紛生動地展現到觀衆面前。

作者筆下的世界是反映人的一面鏡子,劇中通過源仲意外獲得被遺落人間的神手而展開,通過講述源仲和姬譚音的救贖故事以及與各族間由此産生的暗流湧動,将太陽直射下,人性深處不可直視的善惡本性跳躍顯露起來,公之于衆,給以批判,并予以精神的思考與探索。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劇中,無論是誰,都在虔誠堅守内心的道:姬譚音遵循普渡衆生的道,源仲遵循蕩滌五罪的道;阿雪遵循樸素生存的道,師傅遵循學術鑽研的道;長老遵循欲壑難填的道,韓女遵循偏激我執的道。每個人的經曆理解會衍生不同的道。《念無雙》中強調的不是一種結局,而是角色本身不同立場下的一種選擇,一種過程,一種至誠忠于自己的道,并在追求經曆的過程中,産生必然或偶然,喜劇或悲劇的因果。這種遵循無論對于誰本身,都是善意的,無論它對于别人而言,是善,是惡。

源仲這一角色無疑是《念無雙》中最大的亮點,同時也是最難诠釋的部分,好在,它幸運地遇到了劉學義 。演員與角色之間,存在天然的相通性和差異性。劉學義對于人物角色的創造,不僅僅依賴于概念,隻去反映角色的主要面貌,或是孤立地表現局部,而是去感覺形象,分析思考角色,尋找性格基調的突破點,将文字轉化為視聽形象,把握角色性格的整體,實現最深層次的具象化。所以他所塑造的角色從不公式化,概念化,最終創造出一個個鮮活迥異又豐富立體的人物形象。

而源仲這個角色,對于劉學義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劇中人物性格呈現出一種兩端的極緻化,一種火山即将爆發下表面的平靜,應該說,源仲這個角色,内斂的是表面,瘋狂的是内心。更不用說,後期他還陸續分裂發展出七個迥異的人格,如何将人物的複雜性,多樣性和同一性合理貫穿表現,這就對演員提出了一個陡升的高度與要求,好在,劉學義勝任接住了。

毫無意外的是,劇中的源仲,無論是人格分裂後對五罪的鞭撻駁斥,蕩滌世間前對神女虔誠瘋狂的忏悔宣言,還是得知真相斷手時極緻的悲戚蒼涼,等等等等,劉學義都逐一精準演繹,無不令人嗟歎動容。 就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認為的那樣,演員自始至終與角色融為一體是不可能的。但是,刹那間掉進角色是可能的。這種微妙的感覺,是演員進入一種忘我的境地。在那一刻,觀衆會陷進角色本身裡,而忘記是劉學義所飾演的那個角色裡。你無法去評判演員演得如何,因為你會覺得這裡面這個角色,好像注定非這樣演繹不可。它這個角色,就好像預先定型于這種表現了。優秀的演員就是這樣把隐藏背後别人看不見,抽象又無法重現的東西,通過自己的内化深刻理解,外化直觀表現。這就是他最專業的匠心素養。這是他人生閱曆對其産生的悲歡感受與思考理解 ,也可以說是一種天賦與悟性,它不可工業化複制,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是獨屬演員自己的東西。

當然,好的演員是彼此契合,彼此成就的。這次,劉學義終于遇到了難得适配的好搭檔唐嫣。劇中的她演技非常優秀,散發出一種沉澱後的華光,她憑借多年演藝經驗與人生理解,細膩入微地演繹出姬譚音不同階段鮮明的人物特點與情感變化,令人驚喜。演員是有相通性的,她身上的母性光芒充滿一種聖潔的慈悲,散發出一種笃定的力量,同時又有獨屬她人生軌迹的溫暖。不同的年齡,才能領悟演繹出不同的角色。這是時間賦予他們的禮物,也是一種真誠的饋贈。

《念無雙》是一部真誠的匠心作品,像一幅生動優美的圖畫,光影準确無誤,色調恰到好處,色彩和諧統一。在投入現代潮流,衡量交換價值的同時,仍有所堅守。它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彼此都在最恰當的時機,最恰當的遇見,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每人都各司其職,發揮最大的潛能,努力提升下限,拉高上限。觀衆會在劇中的某個點,發現彼此遙遠的相似性,産生共鳴與理解,也會因自己的困惑在某天被某一人道破,而發出聲聲竊喜與贊歎,并自發讨論剖析,形成一種民間自來水的群體文化現象。

完美,往往是天時,地利,人和兼顧下所能達到的高度。而遺憾卻是人生常态。道法自然。每個人都在遵循自己的人生之道,做着獨屬自己人生軌迹下的選擇,不管是《念無雙》的陽光,又抑或是《念無雙》背後的陰影,然後,在現實世界中,繼續完成一個屬于《念無雙》自己的故事,或美好,或遺憾。

《念無雙》終将淹沒于喧嚣與呐喊之中,懷着一種悲怆與蒼涼。或許,《念無雙》還有很多不足,探索的并不多,也無法改變太多,但是,它的努力是可貴的,而它存在本身,就是代表一種強韌的生命力,就像寒冬中會孕育春天的希望一樣,也是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

我:“我找不到路。”他:“你現在不需要找什麼路。”他說出了真相。道路,或不管它是什麼,人走的就是道路,正确的道路。将來沒有已經鋪好了的路徑。我們說這是條路,它就會是。我們在心中築起了自己所走的的道,我們的生命就是我們尋找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