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二季,大失所望。過了好些日子,才明白問題是什麼。從第一集就覺着不對勁,偷懶和取巧的打戲,以及幾乎是開玩笑般v加入護衛隊,哪怕開頭素描風葬禮讓人眼前一亮,但缺少情緒鋪墊也不過暴發戶的炫富。s2唯一超過前作的地方就是素淨的開頭動畫,穿着簡單的背心,扭動着現代舞般的肢體,神秘,優雅,仿佛昭示角色的命運——看到怎能不激動?越激動看正片就越失望。将金克斯那條線抽出來看其實是完整的,從希爾科死後無依無靠,到遇到伊莎以carer身份學會“愛人”,再用範德爾天降複活修補與姐姐關系,最後失去一切後,在幻象的勸說下舍棄外在桎梏“終結循環”,給艾克上完情商課後打消念頭,最後幹一票便遠走天涯(很多細節表明她确實沒死啦)。這條線也覆蓋到之前埋下的所有心魔:姐姐的背棄,渴望認可的偏執,以及精神分裂症。但問題在于,解決的方式太偷懶太老套了,我勒個強行複活範德爾真的很扯,加個小孩子治愈受傷的靈魂也陳腐難忍。好吧,音樂,節奏把握得當的話,也不是不行。真正緻命的是,這是一個有着接近十個主角的連續劇(雖然有些人隻是戲多),多線交纏之下每一個關鍵節點的編排順位相當奇怪,伊莎是第二季開頭就出現,缺少希爾科和伊莎之間金克斯心理狀态的描繪,作為幾乎是全系列核心的姐妹情感在中段就被大怪獸打發了。哪怕金克斯的戲份單剪出來有将近一個半小時,還是太糙太快,手段低下的情況下還缺少時間的鋪墊,确實難以讓觀衆滿意。這就是全系列最大最嚴重的問題,兩條大主線打架,其中一條又捆綁了“毀滅世界”的重擔,這導緻一方完全吞噬另一方(當然,第二季給我明顯感覺還是劇本沒打磨好,很多時候隻能用打戲搪塞過去,删掉花哨mv和技術炫富,重新分配時間和故事細節展現,有可能救回來的)。雙城之戰&三女糾葛之外另一條主線俗不可耐,男人們的科技倫理讨論,這部分充斥着大量看似華麗但毫無意義的特效,傑斯和維克托在第一部還算不錯的心理建構在第二季後半段完全隐身,剩下單一的目标導向。又變回那個庸俗的拯救世界的戲碼,甚至出現個毫無邏輯的平行宇宙(雖然那一集拍的還不錯)。其實從第一季開始就不太看得懂那個海克斯核心的理論,但沒關系,劇本重心還是在兩人的矛盾與掙紮上。到第二季,設定一個過于強大的“外部”就會将所有“現實”層面的讨論吞噬,使他們變得不重要,所有人的目标隻能是解決這個外部能量,但後者恰恰是雙城之戰最有魅力的地方。姐妹矛盾匆匆解決,拉拉之間的階級差距迅速彌合,金克斯的精神問題必須快速治好,女警和蘿莉的血海深仇一筆帶過,所有人迅速靠齊一緻,将目光投向很可能毀滅一切的終極大挑戰,最後就成為這麼個花哨的,啰嗦的,頭重腳輕的玩意。
Talk about jinx
第一季第一集出場,當姐妹兩人看到死去的母親時,v的反應是自然的驚愕後哭泣,但爆爆下意識看向姐姐,等到姐姐露出悲傷的神情并放聲大哭,她才跟着流眼淚,全過程始終盯着後者。這一幕很好說明了powder一開始的身份認同,注意,爆爆童年的戲份從來沒有和範德爾正面交流過,所有情緒上的交流與反饋都來自v,除了姐姐,v在powder生命中也扮演母親-家長的角色,這就是為什麼當jinx在第六集聽到和看到凱瑟琳與v關系親昵時會産生嚴重的焦慮和精神分裂,一方面凱瑟琳是來自上層的階級敵人,另一方面她恐懼凱瑟琳占據v作為姐姐-母親溺愛的席位。因此,最後一幕jinx無意間為保護v殺死了真正意義的父親希爾科,她也從深度依戀v的“powder”轉變為代表混沌與無序但更加獨立的“jinx”,所以才會有那句經典的“I thought maybe you could love me like you used to. even though I am different. but you changed too. so, here's to the new us.”
“ love me like you used to, even though I am different.”是渴望獲得來自姐姐-母親無條件愛的powder,是小時候無論搞砸什麼都能被鼓勵與支持的小女孩,“but you changed too.”卻是遲來的意識到,小時候的姐妹關系不能重複,像希爾科指出的“相處一天後就能發現不再是那個小女孩。”,也正像雙方重新會面時jinx叫v别再像跟孩子說話那樣。兩人的悲劇還在于,v與jinx重逢後對妹妹的認知有巨大偏差。以最後一段為例,v在jinx打倒凱瑟琳後高喊“powder!wake up!”,并叫喚着以前夥伴的名字。但這時在jinx的世界裡這些形象化為猙獰的塗鴉,自己的形象愈變愈小。在v的認知裡,jinx被希爾科蒙蔽雙眼,忘記了兩人共同的美好回憶,現在的任務是“喚醒”以前的爆爆。但實際上克萊格和麥羅于爆爆而言根本不是“美好回憶”。不僅是v,或許在觀衆眼中,小時候的四人團也不過是動畫片标準的人員配置:leader、沉默寡語的胖子、嘴臭的瘦子、幼小的孩子。四個人的争論好像隻是日常的拌嘴,但代入爆爆的視角,不僅是麥羅幾乎無時無刻的語言暴力挫敗其自尊,克萊格暗地也不大喜歡爆爆(第一集專門給了不友善的眼神特寫),範德爾又沒有跟爆爆正面交流。更重要的是,第三集爆爆無意中促成三人死亡,v怒火攻心下說出“you‘re jinx!(禍害)”,這給幼小的她留下巨大的心理創傷。結尾v叫喚着童年的父母和玩伴,實際上勾起了jinx的創傷回憶,她馬上倒在地上痛苦不堪。希爾科顯然了解這點,因此當希爾科見到jinx被勾起創傷痛苦倒地時,才會憤怒拔槍企圖堵住v的嘴(死人不會說話),但jinx下意識畢竟向着姐姐。
聊幾句希爾科。悲劇地說他是全劇唯一真正了解jinx創傷根源的人,但他應對的方法卻是将powder的人格強行剝離。他在jinx研究海克斯科技被勾起創傷回憶時帶她“療傷”,告訴jinx抛下弱小的爆爆的身份,也是跟過去的不堪回憶告别,成為fearless的jinx。這某種程度上也加重了jinx的精神問題,甚至是一種精神操控。重刷幾次後,我明顯感到兩人關系的病态。尤其是希爾科和jinx的第一場,jinx幾乎整個靠在希爾科的身上,幫忙滴眼藥水——這一幕有強烈的x暗示意味,以至于後續兩人不少臉對臉的談話時,我都以為要親上去。兩人過于親昵的肢體接觸讓不少粉絲感到不适,但反過來想,如果兩人的父女情過于正常也不好體現jinx的瘋狂和病态。
無意識射殺希爾科後,過去弱小的,脆弱的,某種程度戀母的powder一并死去。完成精神上的弑母,她真正成為那個混亂無序的jinx,那個視自己與旁人的生命為草芥的“瘋子”。或是繼承希爾科的意志,或是代表底城的混沌向上城的秩序宣戰,那一枚聯盟玩家再熟悉不過的火箭彈發射,第一季結束。
不僅是jinx,凱瑟琳和v同樣搖擺不定,她們的關系有明顯的戀母情結,在凱瑟琳作為沒見過底層苦難的大小姐熟悉這一套規則後,v開始呈現某種依賴與迷戀。首次出現是重傷後v在迷糊中看到母親的身影。如果是對于金克斯而言,人物弧光是從powder到jinx再到“jinx”,v的關鍵在于“底城反抗者”到“皮城執法官”。範德爾的死亡以及和妹妹的徹底決裂,也讓v與底城完成情感的分離,但要認同皮城執法邏輯,仍需要在劇本上做最後一步。這也是第二季讓我深深失望的地方,v成為執法官的邏輯形同兒戲,我将第一集那一段反複看了幾遍,都沒能理解那個黃毛是怎麼一通嘴炮說服v加入護衛隊。加入後的戲份又相當草率,不到十分鐘的執法蒙太奇後,加上與妹妹的決戰,v就與凱特琳分道揚镳收手打黑拳混日子,再然後就是範德爾天降複活,父女三人開開心心包餃子去了。我重複看了幾遍s2e3,jinx和v的決鬥确實是以命相搏,無論是火箭炮還是拳擊互毆,都是沖着緻對方死地。再将傑斯發現狂野符文與神秘的女聲吟唱結合剪輯在一塊,着實給人帶來不小震撼——“我們怎麼會走到這一步”。(另外吐槽一句,金克斯怎麼打誰都輸啊。我知道每次打鬥的勝負邏輯都很清晰:比如打不過老鼠是因為被毒氣熏到并怒火攻心,打不過v是因為被槍射斷手指……但作為某種程度的戰鬥番,第一主角打誰都輸确實影響觀感,更何況她還經過微光強化)範德爾和jinx的見面既是bug也是呼應,一方面jinx在童年時期沒有與範德爾直接對話,兩人在如此血腥的時刻相認說服力不足,但一方面我能理解編劇的用意:讓jinx與v共享同一個長輩,以此填補“母女”身份破裂後的空洞,構建新的姐妹關系。同樣的,jinx與伊莎的相識,讓這條母女鍊進一步延展,jinx從“女兒-妹妹”的身份向“姐姐-母親”過渡,輸出愛的能力便讓她得到成長。但第二季的一個大問題就在這裡,希爾科之死-精神弑母到收養伊莎之間的心理狀态基本沒呈現,誤殺希爾科沒有為本來精神就極度不穩定的jinx帶來進一步的創傷,相反她比第一季看上去更正常了,這也是我看到大部分金克斯粉絲感到不滿的一點,要知道這時jinx處于徹底擺脫依戀v的狀态,又誤殺了七年來唯一的親人,要說她因此獨立自主并獲得愛的能力,這個邏輯無論如何說服不了觀衆。弑母——成為母親(廣義的“母親”,别跟我扯什麼性别勞動分工之類的)之間不能用一段蒙太奇就敷衍過去,應該一到兩集的篇幅去解決。
伊莎自殺氏開槍,範德爾走火入魔後,jinx失去了之前艱難建構起的社會關系,她不再是一個照顧者,一方面為伊莎的死而悲恸,另一方面也失去了之前讓其走回“正軌”的身份依據。關在監獄裡,jinx借希爾科之口說出了全劇兩季的題眼:失去種種身份和社會關系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Kiling is a cycle. One that started long before Vander and me. And it will continue long after the two of you.”
“I'm done running in circles.”
“We build our own prisons. Bars forged of oaths, codes, commitments. Walls of self-doubt and accepted limitation. We inhabit these cells, these identities, and call them ‘us’.”
“I thought l could break free by eliminating those l deemed my jailors. ”
“I think the cycle only ends when you find the will to walk away.”
老實說,我無法得出結論,這到底是故弄玄虛還是一針見血。順着它的思路,身份是powder向jinx的轉變,是祖安混混到皮城執法官,是秉持正義的女警轉為心狠手辣的獨裁者,正是這些外在的人倫聯系,社會身份,使得人們不得不做那些符合身份利益的行為,其中不乏見血的時刻。長此以往,追求利益的殺戮也就形成了永無止盡的循環。因此,break the circle同時是抛下身份與外在的社會關系。想明白這一點,jinx抛下了姐姐,焚毀了一切範德爾和希爾科的标識——那把在她困惑之時尋求幫助的座椅,決心投入徹底的虛無。
這時候編劇開始偷懶,決心以死逃離的jinx在艾克毫無新意的“重新開始不算晚”的勸說下決定最後幹一票。然後就是庸俗冗長的複聯式大決戰,祖安和皮城一起攜手對抗海克斯Jesus。
重看這一段發現不少細節,jinx在和v重逢時說了一句看似沒來由的“I’m always with you, even we’re worlds apart.”,或許這個時候jinx已然決定遠離一切,但哪怕天各一方,仍然深深地愛着彼此。結尾處jinx趁着爆炸前從海克斯飛門的通風管道逃離(爆炸前v不忍看,将頭别了過去,沒看見jinx逃離的那一道光束),全系列的最後一幕是飛離皮城的汽艇,呼應着jinx&powder的第一句台詞:
“One day, l'm gonna ride in one of those things.”
她徹底抛下身份,抛開之前折磨她的,治愈她的破碎的羁絆。狂亂的笑聲和火光,都在轉身拉開爆環的瞬間化為灰燼。不再是維系任何人的妹妹,不再是某個家庭的殘影,某個組織的打手,遠赴天邊,重新開始。我相信後續英雄聯盟系列故事在别的國家和城市展開時,在諾克薩斯,在德瑪西亞,在弗雷爾卓德的冰原,在暗影島的叢林,在恕瑞瑪的漫天黃沙,一定會再一次出現那抹明亮的天藍。
What’s the problem?
說實話,僅看jinx一角的弧線設計,别說一般的好萊塢電影和劇集,這個角色的深度和廣度已然幹掉了百分之九十的歐洲藝術電影,頂級藝術導演做的最複雜的人物其實也不過如此。主創團隊清楚jinx無論人氣還是在遊戲故事背景中的巨大潛力,無疑在上面最花功夫。盡管如此,兩季的金克斯在細節上的人物斷裂還是相當明顯。據B站up“西塔有點大”發布視頻,第一季主創成員與其郵件交流中透露第二季幾乎更換整個編劇團隊。有理由相信,這是雙城之戰2在人物設計上普遍與前作割裂的原因之一。
分别用不同角色舉例。V在第一季中一直是“保護者”,企圖找到以前印象中的妹妹,一個獨當一面的人在與凱瑟琳的相處中又慢慢袒露其脆弱一面。第二季理應處理她在确知自己妹妹全然不同後,如何處理并調轉自己“保護者”的身份,并正視自己可能的情感需求,從給予者向索取者變化——很明顯,和凱特琳的愛情戲能夠很好覆蓋這點;傑斯其實也很複雜,虛榮與正義感相互交織,開戰還是和平的念頭多次在腦海打轉。第二季理應處理在面對“雙城之戰”時的掙紮;梅爾一方面仍渴望得到諾克薩斯家族的認可,内心裡認同那套血與火的邏輯,但另一方面當真的面對嗜血的母親時,她又倒向了傑斯那邊,同意和平的發展與分享海克斯科技。第二季就當處理梅爾和安倍撒在面對雙城之戰截然不同的态度,彼此交流、沖突、包餃子(也可以不包)。而s1構建的複雜的群像在s2幾乎被擱置一旁。前文已經提到,v最重要的轉變是擔任皮城指揮官,但這一點匆匆掠過,此後如同空殼般跟着jinx和凱特琳四處遊蕩。傑斯和梅爾更不必說,完全在裝神弄鬼自言自語。更的角色不作一一分析了。
更不用說全劇的核心——jinx在兩季中呈現的割裂狀态。哪怕前文長篇大論說明其複雜的變化,但細節上仍有諸多毛病:除了第二季出場時用槍指着自己腦袋跟伊莎喃喃自語有第一季的感覺——精神不正常+自毀傾向。正如大部分粉絲指出的,她太正常了。主創團隊在紀錄片透露,他們并不想做一個單純的瘋子,還需要在她身上體現出脆弱性,但哪怕金克斯并不是無法交流的混沌與無序,她的“瘋”除了生理性的精神分裂外,還表現在兩個重要的特質。一個是一言不合就炸死自己,槍殺他人的瘋子,對自己七年的養育者都能下重手,視生命如草芥;另一個是“變态的想象力”,她會制作因她而死的玩伴的等身玩偶,會把所有人綁起來在一張破爛的餐桌旁“進餐”,這是歐美變态殺人狂恐怖片裡的常規設定,但精準且有效。S2粗暴地将這兩點完全擱置,我不是不能想象金克斯與賽維卡一同悼念希爾科,以及她與伊莎玩弄甲殼蟲,隻是這個金克斯好像缺少了什麼,相比于老老實實鬥甲殼蟲,我更能想象她把甲殼蟲插在兩個機器人上,遙控他們争鬥,看着他們死去。要寫伊莎慢慢将jinx導向正常的軌道不是不行(雖然這很老套),但需要具體的事件或者足夠的鋪墊,很明顯s2的團隊并不過關。
人物塑造還不是最嚴重的毛病,整個主題表達發生翻天覆地的偏轉才是緻命的。我知道這部劇叫Arcane(奧術),但整個第一季的中心都在“雙城之戰”,開頭和結尾都以祖安和皮城的不可調和為落腳點。S2開頭明顯想接着講下去,但貧富問題在前三集草草掠過後便擱置一旁,三女的糾葛随之沒了下文,然後就是俗不可耐的“弗蘭肯斯坦”,以及智械危機等。S1全季構建的精微的故事背景就被推翻,經費就投入到無意義的大場面打鬥中去,但哪怕打戲規模全面升級,創意和想象力也遠不如第一季,不求S1E7艾克對戰金克斯那場足以載入影史的對峙,哪怕是S1E8裡凸顯v和傑斯人物高光的不曾見到。平行世界和時空穿越更是莫名其妙,顯示編劇黔驢技窮,s2e7單集來看拍得還不錯,但放在整部劇的結構中突兀生硬。這幾乎是第二季問題的縮影,很多片段單獨拎出來相當精彩,但前無鋪墊後無收束,很多時候抛出一個重要抓人的命題便擱置一旁。種種迹象表明整個項目的管理混亂,各個小團隊都有不錯的點子,但融不到一塊,前不搭後造成風格錯亂,最後隻能機械降神,吸引所有人的火力一并解決,而s1重點勾畫的故事——三女糾葛&雙城之戰——隻能被壓縮在三集處理。
事實上,前三集主創們展露的線頭已然呈現神作的潛質。開頭動畫讓我無比激動的一段就是金克斯手舞大旗,俨然是反抗軍領導者的姿态,但為了更符合人物不穩定精神狀态與漠視他人的性格,完全可以做成反抗軍精神圖騰的象征。就像2019年風靡的《小醜》,金克斯同樣可以成為祖安的民粹标志,既符合時代特征也很好結合劇情,而領導反抗軍另有其人,或者幹脆不同派系争鬥企圖獲得合法性(也符合第二集開頭)。凱瑟琳則可以在母親死亡後在仇恨中接過圍剿金克斯及祖安人的權柄,甚至在追殺中逐漸變得與金克斯一樣瘋狂——我明顯感受到主創有嘗試往這邊靠,第四集有一幕是凱瑟琳透過玻璃與金克斯的臉相重合,且在随後與安倍撒的談話中提到“難道我們要因為和平發動戰争嗎?”這些東西完全能大大提升劇集的深度(更瘋狂的想,進行阿倫特式的探讨?),甚至凱瑟琳失去一隻眼睛也能作為“蒙蔽雙眼”之類的隐喻(遊戲裡的皮城女警不就是麼),還對應開頭動畫裡雙手捂住的雙眼。而v夾在戀人和妹妹之間,如何在祖安保護者和皮城執法官之間找到确切的身份認同,能構成強大的戲劇張力,最終故事的和解也可以從她入手。這樣,三個人的糾葛不僅寫得精細動人,也能跟之前鋪墊許久的“雙城之戰”合流歸一,名垂影史簡直輕而易舉。而不是像現在,姐妹和解靠“弗蘭肯斯坦”,v和凱特琳複合更是因為後者全無邏輯的跳反。
當然,不能期待2.5億美元的預算拍一部藝術片,更何況英雄聯盟的核心玩家大部分是電競宅男,第七集的愛情線明顯是滿足這批人的口味,看B站和twitter以男性為主平台的反映,百合線熱度遠遠不如艾克和爆爆的故事,而凱蔚線同樣給人一種急功近利賣腐的感覺。要兼顧多方口味的結果是四平八穩的“大決戰”叙事,第二季或許沒有很爛,隻是太平庸的落腳和口吻無法滿足第一季攢下的深度粉絲。甚至冷靜下來,哪怕是第一季也沒有突破類型片的框架,缺少“天才”的閃光,隻是它在每一個地方都做到了工業學院派的極緻。除了金克斯外,角色們大都不複雜,隻是在試聽和劇作上不斷一點點加入細節,完善它的結構,使影像充盈飽滿,經得起一遍遍的觀看和推敲。不管怎麼說,藝術創作的質量本就充滿不确定,就算經過百年沉澱的工業流程也無法保證部部精品,如果受不了第二季的“爛”,不妨将兩季分開來看,總能保存下美好的回憶。
可惜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