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大光明電影院(大戲院),這座外立面既現代主義又複古,享有“遠東第一影院”的盛名,亞洲第一座寬銀幕電影院和亞洲第一座立體聲電影院,始建于1928年,由中國商人高永清與美國人亞伯特·華納(華納兄弟創始人)合資成立,京劇大師梅蘭芳曾親自為大光明大戲院的開張剪彩。1933年,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築師邬達克設計重建,影院中的音響系統與當時舉辦奧斯卡頒獎典禮的“中國大戲院”相同。08年進行修複工作,大廳、進廳和休息廳頂面全部采用24K金箔鋪設,進廳和休息廳則全部采用銅質花飾扶手,營造出了大光明原本金碧輝煌的效果。然而今日大廳頂部金箔剝落,前台狹窄閉塞,燈光昏黃這些給人視覺上的破敗感,都告訴我們這座曆史悠久的建築早已不複昔日的光彩。
分為兩層可以同時容納上千人的主廳,全場幾乎座無虛席,全是影迷的觀影氛圍非常舒适,盡管時間跨度很大,晚6點半上映十點多才結束,但近四小時的片長中基本沒有出現來自觀衆的幹擾,幕間休息及end時全場響起持久的掌聲。臨近當天才在海鮮市場淘到票,考慮到一樓極小的坡度需要全程仰頭,座位最後選在大光明影院二樓第一排過道邊。面前有一排弧形欄杆,在坐直時勉強不遮擋屏幕的投影部分,視線基本能與銀幕平行,角度也沒有偏得厲害。字幕屬于外挂型獨立字幕,單獨在一塊紅色LED條形屏幕上顯示,開頭部分字幕的時間軸有些匹配錯位,還會被欄杆擋住一些,好在不會特别影響閱讀。座椅、坡度和銀幕放映機等硬件相對來說都比較陳舊,甚至比不上某些縣城的連鎖院線,但感官上最短闆實際上是音響效果,幾乎沒有感覺到環繞音效果,聲音也比較平淡低音較弱響度也不高。以上這些基本符合我較低的預期,即便如此,隻是能在大熒幕看這部電影就算不留遺憾了。
猶如第一次看《銀翼殺手》,第一次看勞倫斯也給我刻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一切源于在《異形:普羅米修斯》中,人造人大衛通過反複觀看《阿拉伯的勞倫斯》來學習模仿,讓我對此片産生興趣。時隔數年,再次見面依然能收獲許多新的感受不用專注在字幕和情節上,更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部分。
攝影與剪輯都是影片的突出亮點,全部實地取景,畫面真實細膩,配樂主旋律恢宏蓬勃,其中又烘托出一份蒼涼與艱苦的宿命。紀錄片式的攝影美輪美奂,得益于攝影師弗雷蒂•揚的對畫面的精益求精,人與自然同處于巨大比例的畫幅中,構圖大面積留白,看似無盡的開放卻讓人無處可逃。熱浪在地平線上翻滾沸騰,映出火紅的烈日,與一粒窮極雙目方可窺見的渺小身影,沙丘與之上的風仿佛觸手可及,異世界般瑰麗蒼涼的美,空曠寂寥,其中卻暗藏奪走一切生靈性命的殘酷,不由令人一陣心悸,對自然生起原始的敬畏。搭配鏡頭語言,穿越沙漠的緩慢鏡頭,烈日的不斷逼近,搭配凜冽蕭瑟的音效配樂,将觀衆也加入主角一行人放在滾燙的鐵闆上煎熬。随着“神迹”的呈現,一口井水也變得格外淩冽甘甜,影片漸入佳境,漫長的篇幅也完全感覺不到枯燥。
第一次看勞倫斯最大的問題在于那份距離感,直到結尾他回到英國,我都還是不夠理解他的行為。在一段自我經曆和成長後,不同的時間點再來看,得以更熟悉、更接近勞倫斯的内心。在一個故事一部電影之中,描寫的角色何以飽滿?我們隻能身臨其境般跟随他的腳步,見證他循序漸進的轉變,感受他的精神。影片從開場就使用了大量側面描寫作鋪墊,勞倫斯的形象不僅來自他的行為事迹,還來自所有他的追随者、崇拜者和評價他的人,次要角色也都鮮活有趣,最成功的配角莫非黑袍酋長阿裡,第一次出場便令人印象深刻,随後一直追随勞倫斯,角色猶如置身在電影中的觀衆自己。這片沙漠有種神奇的魅力,一進入這個世界就讓你忘記時間忘記現實,徹徹底底成了又一個勞倫斯的追随者。
彼得奧圖爾對勞倫斯的演繹令人陶醉,如同他帶給阿拉伯的,阿拉伯也成就了他,一個殖民者來領導反殖民運動,白色皮膚與阿拉伯長袍荒謬的組合,是勞倫斯所處的身份認同歸屬困境下的矛盾與掙紮,追尋自我也成了電影暗藏的線脈。自我身份認同的不斷轉變,跟随他認識這片土地,認識自然,從中認識自我,他并非癫狂,隻是活的自由灑脫,功名利祿是世人眼裡的人生價值,而為阿拉伯人民的自由作鬥争隻是另一種選擇。影片讓我們真正接近勞倫斯,以阿裡的視角時刻審視勞倫斯,從渎神者到聖人,再到抹去光環堕落成罪人。曆史上的勞倫斯褒貶不一,本身就充滿複雜和矛盾,片中又演繹出雌雄莫辨的獨特氣息,更顯神秘。他并非隻是崇高的英雄,即使散發神性受衆人愛戴,即使堅持又背叛人道主義精神,都使其更散發“人性”,一個曆史使命感的,純粹的理想主義者。
對導演大衛裡恩不算熟悉,僅從他的《勞倫斯》和《桂河大橋》兩部作品,就能感受到一脈相承的地域性、政治性,相同的反戰屬性與戰争中人性的描寫,陳鋪在一個沙漠一個雨林的極端環境,以小見大地剖析戰争本質,人類權力鬥争的,諷刺甚至批判戰争的任何一方,當我們直面最真實裸露的戰争,眼前的殺戮變得更肮髒、刺眼,卻沒有人可以阻擋,隻能陷入其中,沙漠吸引每一個未曾駐足的人,但隻有真正身處其中的,才一心想要逃離,就像沙漠中的流沙,得以脫身已是萬幸。
就像以英國土耳其為代表的工業強國對沒有火炮和飛機的阿拉伯部落的實力壓制,電影工業制作上也讓人感受到巨大的代差,《阿拉伯的勞倫斯》是音樂、攝影、表演、劇本、場面調度都無與倫比的史詩制作,是成熟電影工業化制作下幾乎完美的電影,獲得7項奧斯卡的加冕,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仍難以超越,“這個時代再也不會有人拍像《阿拉伯的勞倫斯》這樣的電影了”,或許屬于史詩電影最好的時代已經消亡。他複雜深邃,又極具包容,也本該是為大銀幕而生的電影,感謝有這次機會,帶我再次回到熟悉的沙漠,這片虛妄的精神故土。最終,希望所有愛上這部電影的人,都能在阿拉伯的勞倫斯身上,尋找到真正的自己。
刻記6.11上影節《阿拉伯的勞倫斯》4K導剪修複版
...
...
...
...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