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遲到十年的影評,早在2014年冬天,筆者便在大學宿舍裡觀看過這部電影。影片中的音樂教師弗萊徹一方面有着聲名顯赫的藝術成就,另一方面又因其對學生過于苛刻、蠻橫,樹敵無數。這讓筆者想起自己初中時的數學老師。于是,多年來筆者一直有個想法:邀請數學老師看一遍《爆裂鼓手》。
老師沉默幾分鐘,回複我“如果有空我們再約好吧”。一句模棱兩可的回答,讓我感覺他并沒有很高的興緻。于是,幾天後我隻好一個人買票去看這部電影。
時隔十年,二刷此片,我原諒了我的初中數學老師,但并不是因為我對老師的教育方式改觀——實際上,無論電影還是現實,我都不認可這種損人身心的教育方式。以前是,如今也沒改變——而是因為我在第一次觀看時和大多數人一樣把注意力集中在個性鮮明的光頭老師身上,忽略了影片對安德魯這個學生的塑造,二刷時這個學生的人物形象讓我放下對老師的埋怨。
在這段對話中,安德魯是站在大部分普通學生的角度出發,他的思想觀念是希望有一個正常的教育環境,過度的壓力會導緻人厭學。而弗萊徹的觀念是,天才可以忍受極端環境。也就是說,極端教育不僅是他逼出學生潛力的方式,更是他用于檢測學生是否為天才的标準。與其說他是用這種方式培養天才,倒不如說是用這法子篩選天才。如果真能因此篩選出天才固然是好事,然而被他過濾掉的普通學生又該如何呢?
1975年的日本特攝劇《雷歐·奧特曼》或許可以作為參考。地球防衛軍的隊長諸星團,為了抵禦外星人入侵地球,對新人雷歐·奧特曼進行慘無人道的訓練。隊長動辄便對雷歐棍棒相加、言辭辱罵,甚至還開車吉普車撞擊他,隻為鍛煉雷歐的閃避能力。隊長把太多精力都放在訓練雷歐一人,忽略了那些資質平平的隊員,雷歐确實成長為一名強大的戰士,但其他隊員全部都戰死了。
知名導演、影評人徐浩峰,在評價《梅蘭芳》這部電影時,對片中梅蘭芳的“智囊”邱如白如此評價:
邱這個人物不是民國文人,而是個八十年代的藝術院校考前班的老師……他們有藝術知識而無藝術素養,教着藝術卻不懂藝術。他們給報考藝術院校的青年做輔導,看重的是成功率,如果教過的人考上了,便會将這個人當作自己的私貨,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影響他以代替自己的壯志未酬……這種人,外國電影《鋼琴師》裡有。那是一個父親,他熱愛鋼琴但不懂鋼琴,把兒子送入了音樂名校,卻要求兒子按自己的指導來練琴,結果把兒子逼瘋了……陳凱歌塑造的邱如白不單是在諷刺我們的老師,也是在泛指我們的父輩,一切淩駕于我們之上的人……不能說這種人沒有愛和付出,但這種愛和付出是毀滅性的。
徐浩峰對邱如白的評價,或許也可以用在弗萊徹身上。
2 .學生的角度:天賦與忍耐力
1999年王菲演唱的歌曲《蝴蝶》有這麼一句詞“蝴蝶飛不過滄海,沒有誰忍心責怪”。為什麼呢?宋代王安石在《遊褒禅山記》中的一句“盡其力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可以解釋。同為宋代文人的蘇東坡也在《晁錯論》裡寫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從古至今,超世之才一直為人所羨慕,但堅忍不拔之志才是人們一直推崇的品質。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天賦是得天獨厚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盲盒,不能希冀于此;然而忍耐力是可以鍛煉的,忍耐力往往會比天賦更容易被視作評價一個人是否努力的重要标準。沒有天賦但努力了的,這是雖敗猶榮,人們不會苛責他;有天賦但沒努力的,這就屬于好逸惡勞,失敗了會被說成活該。
因此,鑿壁偷光的匡衡曆來都是求學榜樣,有天賦卻放棄學習的方仲永一直是反面教材。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聽到有學生說,不喜歡某某老師,所以不喜歡這門課。電影《阿浪的遠方》當中,女孩小花原本很喜愛詩歌,卻因為不喜歡老師的教學方式而對詩歌心生抵觸;男生二蛋,原本對詩歌興趣一般,但因為喜歡老師而激發起對詩歌的愛好。
這裡插一句嘴,這種考驗方式筆者小學時也領教過。一次小學數學老師教同學們背梯形的面積公式,老師問:“梯形面積怎麼算?”同學們齊聲回答:“上底+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老師大怒,喝道:“梯形面積到底怎麼算?!”好多同學的聲音都變弱了,隻有幾個同學怯生生地說出“上底+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老師笑了,表揚了那幾位同學的堅定和自信。
言歸正傳,安德魯的心理素質就遠勝過小胖。挨了掌掴還繼續學習,出了車禍仍堅持打鼓。在各種不利局勢下,他本可借此為由選擇擺爛,但他依然繼續堅持,繼續鍛煉自己。
以結尾那場演出為例,弗萊徹故意戲耍安德魯,臨時更換一首安德魯根本沒學過的曲目《上進》,導緻安德魯在大庭廣衆之下頻頻出錯,老師趁機對他出言相譏(這是有争議的一段情節,究竟是老師對學生蓄意報複,還是老師想用激将法逼出學生潛能呢?我們稍後再講)。
換做一般人,在中場休息時便直接離去了。而安德魯的強大在于他能擦幹眼淚重新回到舞台,并且反客為主,在老師宣布曲目前自己搶先敲出熟悉的《大篷車》的前奏,使得老師一時都布局大亂,隻好配合學生進行指揮。由此,學生不僅實現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報複,更因此向老師證明了自己的臨場應變能力和忍耐力。
網友常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但現實究竟是苦難導緻一個人作惡,還是作惡的人用苦難給自己打掩護呢?同樣的道理,一個有心上進的人,會因為吃點苦受點罪就自暴自棄嗎?普通人會,但意志頑強的人不會,安德魯便是後者。
3. 安德魯為什麼原諒自己的老師?
許多關于師生的影視劇,往往是一個或多個自暴自棄的學生,遇到了一位熱情友善的好老師,在好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重拾信心好好學習。如《機靈小不懂》《放牛班的春天》《飛鷹艾迪》等,這些影視劇裡的師生情往往非常感人。但《爆裂鼓手》的獨特之處在于它的風格是嚴峻的,而非治愈的,這部電影的師生關系沒有溫情可言,有的隻是壓抑、憤懑。其他電影中,往往是一個天使般的老師帶領學生走向光明,但這部電影探索的是沒有天使老師存在的現實環境,學生如何選擇。因此,這部電影的現實意味較其他電影更為濃郁。
前文提到,教師被學校開除後,還邀請學生來自己的樂隊演奏,卻在表演當天臨時更換陌生曲目讓學生出醜,這究竟是蓄意報複還是激勵學生呢?筆者認為,兩者皆有,但前者的成分更大一些。
《爆裂鼓手》是一部寫實風格的電影,如果老師的毒舌隻是故意裝成壞人激勵學生,那就又落入商業片的俗套了。而且該老師雖然敬業,但并沒有什麼聖母心腸,倘若真是個聖母他也就不會采用暴力手段教學了。就像《康熙王朝》裡蘇麻喇姑問李光地:“你扳倒明珠、索額圖兩大權臣,究竟是出于天理正義還是為報私仇呢?”李光地回答:“這能分得開嗎?兩樣都占些吧。”弗萊徹老師的做法,應當和李光地一樣,兩樣都占些。
影片選擇以既有天賦又會忍耐的安德魯為主角,因此内容是壓抑的,但結局是歡喜的。安德魯由于能力更上一層樓,他便感到老師的教學對自己是有所幫助的,于是體諒老師用心良苦。但若是安德魯失敗了呢?他就會認為老師的教學充滿危害,于是加倍憎恨老師。比如車禍後的那次失敗演出,安德魯的反應便是對老師拳腳相加。
但老師為什麼也喜歡上安德魯呢?因為安德魯的突破讓老師認可了他,這種認可是可以沖破原本成見的。比如衆所周知的《滕王閣序》的故事,王勃在宴會上違背職場情商的舉動得罪了洪州都督閻伯嶼,因此,閻伯嶼對王勃第一印象極差。但當王勃寫出一篇精彩紛呈的《滕王閣序》時,閻伯嶼此刻的情緒全是震驚與欽佩,這種震驚與欽佩足以覆蓋原先的不悅,使他對王勃的印象在一瞬間由黑轉粉。
閻伯嶼對王勃的不爽是真的,而他之後的欣賞也是真的。弗萊徹對學生的記恨是真的,而他之後的刮目相看也是真的。
電影《爆裂鼓手》當中師生二人的關系之所以化敵為友,也是由于安德魯的成長讓他認同老師的教育方法,而老師也因為安德魯的進步而認可這名學生。
1. 我為什麼原諒自己的老師?
多年前,筆者在某刊物上讀到一則标題為《為什麼楊過沒攔下趙志敬的電動車》的文章。作者熊太行,寫該文章的初衷是看到河南一名30歲男子攔下50歲教師的電動車,對其進行毆打的新聞。該男子上學時,曾遭老師的暴力毆打,多年後心結未解,遂報複。作者觀此新聞後,以楊過和趙志敬的師生恩怨為材,對學生心理進行分析。文章提出楊過不殺趙志敬有3個原因:1.楊過遇到更好的老師和溫柔的愛人,忘記青春期那些被老師暴打的日子;2.楊過忙着投身偉大事業,抵禦蒙古,拯救宋朝百姓,不會把趙志敬這點小恩怨記挂在心;3.楊過選擇更好的報複方式:讓自己變得強大,讓仇人看了尴尬。
筆者初中時曾遭遇三年的校園霸淩,但相較于被同學手撕作業、禁吃午餐、肢體毆打等物理層面的傷害,最令我難以接受的是初中數學老師對我的精神傷害。2010年清明節前的一個星期四,夜自修時老師發下一張數學試卷,該試卷難度較高,加之初中生作業量大,我便帶回家做。一直做到淩晨12點半,試卷仍未寫完,父母不忍猝讀,都叫我别寫了,早點睡。我仍堅持将該試卷寫完。
次日中午,數學老師來教室裡收試卷,許多同學都未完成。當我把卷子遞到老師手上時,老師開口便是一句:“你是自己寫的嗎?”
我不喜歡這種問題,權當做沒聽見。
老師又問了第二遍。我說:“老師,您這話說得好像我抄來的一樣。”
老師勃然大怒,一拳砸向我的桌闆,貼着我的臉發出如同弗萊徹那樣怒吼,吓得全班同學都把頭轉向了我。
“我憑什麼不能懷疑你”“你才考幾分的人,這張試卷做的出來能是自己寫的嗎”“你要是自己寫的,我再給你一張相同的卷子看你能不能寫得出來!敢不敢?”……
“那你拿來呀!”做了十幾年乖學生的我,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頂撞老師。
老師食指戳着我的鼻尖,氣得渾身發抖:“你别給我皮起來……”
之後,老師轉身去收其他同學的卷子,離開教室前,他又特意站到講台上對全班同學訓話:“剛剛我和阿浪的對話你們也聽到了,作業可以不會寫,但不能抄。做人要誠實,人品不能像他一樣虛假!”
周五下午隻有兩節課,其他同學的精神狀态都很不錯,大家興奮地等着下課後的三天小長假,而我全然陷入午休時被數學老師冤枉的憤怒和委屈裡,如何都無法集中精神聽課。
放學後,我生平第一次主動去找老師談話。數學老師在許多同學印象中都是脾氣粗暴的,甚至連其他老師也是這麼評價。因此,進辦公室前,我便做好了吵一架甚至動手互毆的心理準備。
當我走到他辦公室門口時,隻見辦公室裡還留着七八位試卷未完成的同學。我終究心軟,想着這是我們兩個人的矛盾,就不當衆和他争了,免得老師在同學們面前有損威嚴。于是,特意等到這些同學全部補完作業離開後,我才進入數學老師的辦公室。
老師個子比我高,平時我看不到他的頭頂。但那次,由于我是站立的,而老師是坐在辦公桌前的,因此當我進門的一刻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他頭頂的一大片白發。我震驚了,老師也才三十六七的年紀,怎麼會生出那麼多白頭發?他雖脾氣粗暴,但工作确實兢兢業業,為了給我們上課,年紀輕輕就把自己搞得如此憔悴。
就是這推門時的短暫幾秒,我的心理發生了這許多變化。我心軟了。原本準備好和他打罵,卻因一縷白發讓我改變了語氣。我平靜地對老師說:“老師,我想和您談談中午那張試卷的事情。你相信我,那張試卷真是我昨晚寫到一點多才完成的,我沒有抄……”
原以為老師可能又會大發雷霆,但那一刻老師的語氣也緩和了:“我也不是覺得你會抄,就是班級裡抄作業的現象太多,我中午隻是随便逮個學生問問……”
幾句話,我們把矛盾解決了,雖然老師一直沒有說出道歉的話,但難得我們冰釋前嫌,我也就不計較了。我心裡更重要的請求是,希望老師能在同學們面前為我澄清誤會,我不想蒙受污名。但是,這個請求相當于變相地讓老師宣布自己錯了,這會不會讓老師下不來台呢?
老師見我一直站立不語,問我還有事嗎?
我遲疑片刻,說,沒有了。
當天晚飯時我說起此事,父母也覺得這個老師太過分。母親想打電話給數學老師,我攔住她,算了。
第二個星期回到學校,數學老師并沒有道歉,也沒有在同學們面前為我做澄清,隻是和我講話的态度溫和了一些,課間巡邏也多花幾分鐘輔導我的功課。類似于父母錯怪孩子後,不會說對不起,而是說“下樓吃飯吧”。
至于同學們,依然是把我當做抄襲被抓的小醜。有個女生是那天留校補作業的一員,她哈哈大笑:“你們瞧這個阿浪,自己抄作業被抓,老師都沒留你,你還自己跑他辦公室送死。哈哈哈,那天你在辦公室老師是怎麼罵你的呀……”
我隻能徒勞地說一句:“我是自己寫的,我沒有抄。”
同學們哈哈大笑:“抄就抄嘛,現在老師又不在,你在我們面前還要裝!”
我料到會是這種結果,學生抄作業被抓是常事,老師冤枉學生誰信?我自知解釋無用,但依然解釋,隻想盡一下自己申辯的權利,至于信不信便由人家了。
今日再一次觀看電影《爆裂鼓手》,再一次想起《為什麼楊過沒攔下趙志敬的電動車》那篇文章,安德魯忍辱負重,百折不撓的精神着實感動到我。我們常說任勞任怨,但現實往往是任勞容易任怨難,倘若我當年能像安德魯一樣頑強地挺過來,并且化憤怒為力量成為一名學霸,也許我會以為是老師的教學方法行之有效,即便埋怨,也會夾帶感激。由此想來,我會怨恨初中數學老師,其實也與我自己未能進步有關。不過,這并不意味着我支持這種教學方式。如今的我,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但我不會采用弗萊徹、諸星團那樣的教學手段,因為我沒有培養天才弟子的野心,我不指望我的學生能奪得榮譽為我臉上增光,我隻希望他們在我的課堂上是快樂的。至少,不會因為我的錯誤方式讓他們心理抑郁。
《神雕俠侶》裡的楊過等候小龍女十六年,我們會覺得十六年的等待很辛苦。但其實,十六年的憎恨也是很辛苦的。原諒仇人不是為了給仇人洗白,而是為了給自己解脫。
在我添加初中數學老師微信的那天,恰好有幾個初中同學在那天和他去KTV聚會。我看着微信群裡其樂融融的氛圍,實在不忍心在人快樂的時候捅他一把複仇的刀。如果我這麼做了,恐怕又會感到歉疚,然後又因歉意再度抑郁十數年。
倘若把大好光陰都用于記恨,那便有如林平之、裘千尺那樣枉送人生。不過,林平之、裘千尺是實打實的血海深仇,而我,以及許多像我一樣的年輕網友,所恨之人其實并沒有對自己造成那麼嚴重的傷害。心懷怨恨,自己疲憊,于敵無害;暴力複仇,锒铛入獄,耽誤前程。放下仇恨,追求美好生活,投身正向事業,讓自己變得強大,讓仇人看了臉紅,這才是對自己最為有益的複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