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太喜歡青春裡這部電影,非常主觀,含大量劇透。

沒把事情講明白,再次(很常見地)在現實和浪漫之間通過反複橫跳來避重就輕。重點散亂,節奏可以說是沒有。你說捍衛精神病人群體的尊嚴吧,主角的官司是在鑒定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之後打赢的;捍衛精神病院這座樂園吧,打保衛戰的時候主角不在場;法律出台和更新也隻是時代背景,和主角們沒什麼相關性。你想講精神病人身上發生的歧視和尊嚴問題,就必須讓“正常人”參與進來,所以隻有洪主任和男主讨論了,還沒讨論好,男主靠侄女的“我認為你很酷”就完成了...?洪主任病發後跟禁閉室裡的男主說了點啥已經忘記了...(跑神太多次實在是

春夏飾演的這個角色,這麼多年來此類型電影創作在這一點上毫無進步。與其說是公主不如說是聖女,又是那種經典的純淨潔白的情感象征,宛如泥潭男主角的固定裝備,配之以莫名其妙時間點出現的莫名其妙神聖雞湯台詞,讓shit變成holy shit。沒想明白這條愛情線之必要,創作者們給男主角配以五湖四海五花八門五光十色的精神病友讓同盟之愛使觀衆看了五體投地,但想象力在女病人身上隻收束為一個聖潔而泛着柔光的用标準普通話講着話劇台詞般的公主,這觀感實在有些颠簸。

法律問題是我最想不明白的。男主當時的智力和精神狀态打著作權的官司應該屬于“相适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吧?最不濟,他的監護人也就是他哥完全可以作為代理人去提起訴訟,為了錢也不該答應公司把他送進精神病院啊。感覺這個案子要想打赢難道不是應該聚焦如何證明男主是“職務内行為”還是“獨立開發”嗎...國内電影總喜歡把“訴訟”拍成一個“yes or no”,好像隻要主體資格認定的問題解決了這個官司就能打赢。但主要矛盾不在這裡不說,實際情況更像一個“如何讓天平向我傾斜”的過程?(隻是我感覺的,我也不懂)

比喻比較直白甚至過時(大概被壓得太久了?)全片唯一讓我動容的是春春挨個抱完病人後玩味地抱了一下姚院長,然後大家互相抱了起來,我當時被畫面沖擊到并發自内心地認為 要不是都瘋了(某種)全體中國人才不會相互擁抱......(接着又在震驚我的震驚,想對太多傳統和常規發問,難道抱一下會毀滅嗎?)

說了很多内容方面,在聲音和畫面上好像也沒看到新東西。春春的森林這一段還挺喜歡的。小蔣實在很萌。春夏還能繼續演戲嗎,希望她能多接到一些不隻是單純眨巴着卡姿蘭大眼講文藝話劇台詞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