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芭比》之前,我一度有點期待一部如今的歐美商業片能達到這部二十年前的老作品的批判性和深度。看完發現,盡管《芭比》似乎呈現了不少東西,但終究不及《少女革命》。像我在寫給《芭比》的影評裡提到的:在我看來《芭比》這部電影的商業性質和爆米花屬性蓋過了其他的閃光的、粉紅色泡泡的Ted Talk和inspirational speeches,或者任何什麼比這更深入的東西。

想看的,這裡都有

想看人物美型?古早華麗少女漫風格完全挑不出錯。

想看一個相對封閉且架空的世界?這部動漫的全部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學園内部。可有趣的是,“外界”和“他者”卻在這之中顯得尤其有存在感。

想看不同類型的男男女女?這裡有黑膚白膚,性格和外貌都不被定義的男孩女孩,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是非常多樣(也因此狗血)的。

想看可愛的,賞心悅目的,啼笑皆非的部分?這裡有非常純粹且美麗的各種女性友誼,非常明顯的百合暗示,以及各種不可理喻又無比真實的男人(可以算作子安武人早期發瘋作品)

别的作品沒敢說的,這裡也有

還想看血淋淋的現實,殘忍的童話,破碎的幻夢與真心?那可來對了。

你想做現有秩序的反抗者?

男孩會被腐蝕、被同化成壓迫者本身,女孩會成為頭戴沉重冠冕的“新娘”,被萬箭穿心、萬念俱灰、失去主體性,成為被搶奪、被把玩和操縱的裝飾和武器。

身為女性的你,想做那個拯救者?

你的童年經曆和性格弱點都會變成你的軟肋,編織成某個王子的童話溫柔鄉,讓你自己相信“女孩子就該這樣”,開始自我規訓,開始訝異于自己的脆弱和柔軟,卻又抱着僥幸心理難以自拔。

《芭比》裡帶過的洗腦過程,《少女革命》會詳細告訴你。通過持續十多集的鋪墊和多線并進,它會用最浪漫的橋段和細緻入微的轉換過程,讓你見證或許是史上最堅強最獨立的女主,如何一步步從守護者變成了虛假的“等待被拯救者”。

用一個極端化的決鬥體系刻畫父權制的縮影,使用舞台劇般的對話、音樂和幕間戲谑的隐喻。

象征性的符号穿插在取景框的内外,本作有意将劇情全部限制在一個範圍内發生,再在結尾為“入戲”的讀者打破藩籬。

劇情诙諧抓馬的同時,穿插有對月經羞恥和性的讨論、對不同性取向和性别意識的刻畫......

......以及最為核心的女性互助——解放彼此也自我解放。

如果将裡面的人物關系以及劇情全部從表面意思本身去理解,那可能會每集都收獲一大盆狗血和各種反套路逆轉,時不時感覺天雷滾滾;

但如果按照幾原常見的秉性,從象征意義上看,會看到不同角色所代表的背後立場與價值觀的關系:媾和、征服、妥協抑或是決裂。

結局令人心碎但也無比現實,同時也朝主人公們所在的封閉的“世界”之外敞開了可能性。

不過,于劇中人是開放性的結局,站在當時乃至如今的社會背景再看,代表的是一個新的美好幻夢抑或是無依的歸屬地也未可知……

但唯一确定的亮色、“最後 最終 最原點”、“最悲哀和最幸運”,都是她們還可以确證彼此,拉着彼此的手立下誓言,在革命中确信總有一天将會一同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