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始終回蕩的,是對程序正義的無聲呼喚。正義并不僅僅存在于結果之中,它的意義更在于規則的堅守。那些看似無關痛癢的偏離,其後果遠比表面所見更加深遠。
溺亡案中的情侶剪斷警戒線,盡管他們的行為與案件結局沒有直接的因果聯系,無論調查時間的長短最終都會小事化了,甚至可以說幾個月的調查隻會消耗資源時間,但是潦草的,不正規的,過度簡化的過程會給情侶埋下一個“哦原來違法就是這樣啊”無所謂的态度。對規則的輕視帶來的潛在社會風險難以估量。同樣,哪怕隻是一次看似無害的“前官禮遇”,表面上似乎毫無問題,但這種插隊的行為往往會成為破壞規則的開端。第一次是基于人情,下次可能就需要吃飯、送禮,再下一次就是特殊服務。這樣的行為一旦形成慣例,終将變成不成文的規則,逐漸侵蝕制度的公正性。劇中正是通過這些細節,揭示了權力濫用的路徑,從最初的“沒什麼大不了”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境地。普通市民是如此,手握大權的人更是。說到底跟貪污腐敗無兩樣,一次的交易也許看似是雙赢, 但卻會落下永久的把柄。将職業道德規範交易出去的那一霎那無異于是投身進來一場以自己為籌碼的賭局,哪有什麼所謂的“control ",什麼時候被推入自己挖的墳墓隻是時間問題。
很有勇氣的是,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的案件更顯平凡。我認為這是編劇故意為之。因為在現實中,權力濫用的真正危險,不是顯而易見的殺人放火,而正是發生在這些不起眼的角落裡——那些被忽視的小小妥協和輕視規則的行為。觀衆對這一集發出的“無聊”的控訴,也正是劇中握有權力的人自以為馬虎一點,謀點小私利也無可厚非的緣由。
更可怕的,是擁有權力的人漸漸将職業道德和正義感抛諸腦後,而以私欲為出發點行動,卻自認為無可指摘。禹部長就這最好的例子:熟練地将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堅信“任何人在我這個位置都會這樣做”,這種信念既是對正義的背離,也是對規則長期妥協的産物。從警檢之争中也能看到類似的諷刺之處。雙方在台前高喊“為了正義、為了社會”,而背後不過是一場争奪權力的遊戲。人們逐漸隻看到站在“自己”這一邊的戰友,和對面的敵人,為了“赢”而戰争,而“人民”從初衷淪為工具,真正為了人民而戰鬥的男女主反倒成為了異類。
老姜在第一季說:“要維護的不是我們的存在,要維護的是我們存在的理由”。也許讓所有公檢人員都成為黃始木會太過苛刻,但是人人都可以向韓汝珍邁進一步。起碼要把“除惡揚善”看作一種理由,而非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