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有其高質量優秀原作短片珠玉在前,顯得這部極為标準的商業公路片在文本層面不足為道。這部作品是給隻想在電影院為平庸的社畜生活添一份彩,在電影院做一次英雄夢的人準備的。畢竟,我們做一次英雄不用賭上一生,走出電影院依舊可以回“浪浪山”。
而就是文本層面的降維,導緻這部極為精緻的類型片淪為芸芸衆生。盡管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标準類型片,但它沒能達到原作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在文本層面的高度,距離神作差的正是那一口原作中的——靈氣。
一,表達層面缺的那一口氣
少了點靈氣的作品并不等于丢了魂魄,原作中關鍵精神産物仍在電影中可見。制片方大概看到了於水導演筆下的人物正切中當下内卷時代的根——即使身為社畜,仍向往英雄(孫悟空),于是精準的操作其為一部标準的類型片投放市場。
但做成長片後卻讓原作短片中鋒利的表達被稀釋,本片讨論的核心仍是關于“nobody”也就是無名之輩的英雄主義,但電影中對于此表達的發力點是主角團們在認清真相後甘願賭上一生,卻始終是無名之輩;而原作短片則是籍籍無名的社畜為心中正義孤勇上前,企圖改寫“悲劇”,卻淪為“英雄”棒下的一粒塵埃。原作中對英雄主義的解構轉變為無名之輩的一次“無關緊要”的英雄主義。
如此看,兩種無名之輩的寫法,高下立判。
原作短片的結尾裡,導演玩了一出叙事詭計,在小豬妖做着像玩笑一樣的拯救行為時被孫悟空一棍打成假死,之後,他睡醒起身收到3根毫毛,這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對他的一次認可,也是對做正義之事的一次認可,撫平了剛剛在觀衆心裡留下的激蕩,也讓相信無名之輩做正義之事可以有個好報的觀衆,心裡得到了慰藉。
解構完英雄主義後仍然撫慰了觀衆,盡管隻是一粒塵埃,盡管自己無關緊要,也應去做正義之事。
長片的結尾裡,這一次小豬妖和他的同伴做的事不再無關緊要,而是切實拯救了生命。并且認知到無需再扮演心中象征英雄的取經四人,隻需做自己認為的正義之事。可這一次,導演仍然用了短片那招,一面錦旗讓始終看不清臉的孫悟空再次垂憐,給予四根毫毛,小豬妖看着他的眼裡閃爍着光。
先不論孫悟空看到錦旗就做出這個行為合理與否(我們的大聖面對冒充之人非但不生氣,看到本應屬于他的錦旗還吹了四根毫毛鼓勵),此時真正的英雄是小豬妖啊,他隐姓埋名的做着賭上一生的正義之事,他應該像“黑暗騎士”一樣仰望自己,而不是又一次滿懷期待的等着他人口中的英雄孫悟空的垂憐、獎賞。就好比社畜明明已經為正義做了一件大事,但他其實最渴望的仍然是領導的認可。
這次,這個撫慰觀衆的情節可一點都不勵志。不過緊接着又一個讓代入小豬妖的觀衆得到撫慰的情節立刻出現,那便是村民為他們搭建了豐碑,這才是合理的情節嘛。
短片在表達層面雖更具深度和解讀性,但長片這樣的表達主要是因為商業片趨勢所在,為了普世的盈利需要這樣更普世的價值觀,這樣做一場“光明騎士”英雄夢的結局更能适應大衆心理。
可惜,就是缺了原作中的那一口靈氣。
二,文本層面不該出現的漏洞
電影雖在表達上降維,但劇作并不弱,人物塑造的功力也并未下降。
人物塑造上,每一位主角都形象鮮明,弧光明顯(個人覺得小豬妖為了營造人物弧光顯得沒有短片那麼可愛,前期兇巴巴的)且主角有明确的心理困境,即是否要為野心放棄道德與所謂“正義”。在此之上,人物形象也做出了不少新意,如内向,結巴的猩猩“孫悟空”、想吃唐僧肉的癞蛤蟆“唐僧”、想成佛不成仙的話唠黃鼠狼“沙僧”。有趣且不落俗套。
劇作上,雖有些纰漏,但總體完成度是高的。作為标準的三幕式公路片,“英雄之旅”的結構上算做出一點點新意,(但原作《小妖怪的夏天》可不僅僅隻是做出一點點新意的“nobody”)但是為了符合劇作的标準,為了符合情節節拍而在最重要的高潮戲上拉胯,是最不能忍受的。也就是四人合體使用所謂的“大招”,用畢生修為去跟童子變成的妖魔硬碰硬,而且還成功了。這是明顯的劇作漏洞,這一漏洞即使用瘋狂的視效來彌補也沒用,而且我認為武戲和視效似乎不是於水導演的強項。為了快速引出後面的情節點而允許如此明顯的漏洞,是我覺得最遺憾的,也最該輸入的那一口氣。
此外,還有一些細小的纰漏我覺得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總體而言已經是完成度非常高的劇作了。(畢竟很多好萊塢大片常常在高潮戲出問題,年初的國産電影票房冠軍《哪吒2》也不例外。)
三,制作層面的無限期望
制作層面可謂是極其标準,标準到喪失靈性。但《浪浪山小妖怪》的出現仍然有力的證明了現在的上美廠不僅存在而且活力滿滿,并且上美廠仍會是國漫的頂梁柱。
制作上雖足夠标準,但也有些不舒服的點。比如音樂的過量使用,過量到華彩時刻都少了幾分震撼。幾乎全片鋪滿的音樂,讓每一個情節節點都有十分明晰的情緒傳遞,但是好的音樂應該是配合而不是搶戲。
視聽上也十分标準,沒有超出預期的視聽體驗,這讓如此精緻的畫面有些遺憾,感覺沒有發揮出全部實力。印象裡,一個設計的很有趣的轉場是:前一刻是猩猩大哭的鏡頭,下一秒機位、景别以及前景大哭的猩猩都沒變,但是環境已經不斷變換了好幾個了。
這樣的有趣且有效的轉場和蒙太奇在前半部很豐富,節奏處理的十分舒适,這也讓我對後半部分的期待拉的過高。而我認為視聽上最露怯的一幕同時也是最肝的一幕,即四人大戰童子時的視聽的表現力完全不夠,視聽上不來還要靠不斷閃回來給觀衆升溫,音樂情緒給的再猛也不能視聽跟不上啊。
由此,對于制作層面那本應更完美的期待,也是它離神作差的那一口氣。但是我們已經見證了上美廠的實力,之後更會不斷期待上美廠能為國漫注入怎樣的新鮮血液,期待着國漫重回老上美廠的高度。
最後,說一個我最喜歡的情節:
當小豬妖站在千軍萬馬前“雖千萬人,吾往矣”時,他似乎不再是社畜而是蓋世英雄。可這一群“假取經人”賭上一生也終究隻是解決如來掌下的一個小纰漏,而妄圖長生不老打敗“關系戶”的童子也不過是曾經道德未覺醒的小豬妖。
截止今天,《浪浪山小妖怪》的票房已經破3億,貓眼預測票房更是破10億,它讓二維動畫在中國也挺直腰杆。
今年的國産動畫電影不僅口碑高,票房也高,這意味着會有更多的資金流入動畫電影市場,我們将有機會看到更多優秀的國産動畫電影。但我們也要警醒一點,那就是動畫長片的工業化問題可能會損失作品的靈性,讓本應更優秀的作品缺了那一口氣。
标準類型化沒有問題,但是在類型化之上保留靈氣,做出突破,那才是能打破觀衆預期的佳作。
視聽上标準一點也沒問題,不出錯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期待的動畫電影,應該有更多隻有動畫能做到的鏡頭、轉場、蒙太奇,我們更期待能在國産動畫電影裡看到能比肩《春宵苦短》、《深海》等電影視聽表現力的作品。
對于《浪浪山小妖怪》這樣一部精緻且明顯用心打磨的作品,我絕不希望它差一口氣,不希望它僅僅隻是一部精緻的、有着不錯完成度的電影;而是希望它成為表達上較之原作短片升維,視聽上做出突破,切中當下中國社會且靈氣十足的——神作。
距離神作隻差一口氣,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