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很想看電影,在豆瓣的想看列表裡浏覽了一圈,發現還是希望看一部跟社會議題相關的,所以把目光停留在了《熔爐》和《素媛》上。《熔爐》的故事早已聽過很多遍,劇情大緻何如也都了解,可還是希望能夠跟随演員本身去感受這個故事的發展。可能也有一種私心,就是我希望看此類影片來讓自己不要對周遭的不幸和呐喊感到麻木,特别是在當今各種不好的消息充斥的每天、每時、甚至每分。

以前看社會議題的寫實電影,如《盲山》,需要看一陣,停一陣,緩一陣。雖然看《熔爐》的時候,也有此類心情,但我能感受到自己心流的變化。對于遠方哭聲,不再隻是單純的扼腕歎息,而内化成某種内生的力量,“正因如此,我們更應成為發聲的一員,參與到與這荒謬世界的對抗中去,即使知道結果很難圓滿”。我很希望,自己既能有理論上的武器,也能有實踐的經驗和與他們(不僅僅指劇中談及的群體,包括一切都需要幫助的對象)真實共情的能力和閱曆,我需要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自己害怕矛盾的自卑心理打架,然後成為一個内心更強大和堅定的人。這将是我無論從事任何工作, 都不可能會放棄的心中火花。

《熔爐》的劇情一開始有些順利到讓我覺得故事發展的太快,前面一次次上訴、被害的聾啞男女孩們為自己辯護的刻畫顯得正義光芒普照,勝利在望,讓我錯以為是現實生活中此類事件的草率了結,讓我們習慣了結局未必是那麼理想的,所以反倒懷疑是否《熔爐》會落入為了弘揚正義而讓這個案件順利結束的套路。然而沒想到,故事的結尾竟以被告的緩刑作結,美術老師和人權鬥士找到了明顯的物證,卻被原告方的律師背叛。除此之外,我很慶幸,這個故事沒有為了戲劇效果,讓孔劉扮演的美術教師接受了被告方律師的賄賂,他是這部悲劇中的亮光,也是加重這部電影悲劇色彩的主要角色——正因為他堅守了、努力了,但曙光仍沒有到來。

其中有幾句台詞我很喜歡:

“孩子遇到這種事的時候,當時我也在場,但是卻無能為力,現在要是放棄的話,我也沒有自信能做好松兒的爸爸““世界上最美麗最珍貴的,反而是聽不見看不清的,隻有用心才能感受得到”“冬天天氣冷,是為了讓我們懂得,周圍人的溫暖,是多麼的珍貴”

片尾的兩個拍攝手法也讓我沉浸:

1. 敗訴之後的慢鏡頭,男主站在法庭的觀衆席,望着周圍混亂的一切,律師無情的背叛與回避,法官、被告們、被告們的家人和賄賂過的警察臉上幸免的笑容,聾啞孩子妍鬥和民秀的号啕大哭,聾啞孩子琉璃舔着棒棒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疑惑的表情,以及站在原告方這側的其他聾啞人員對判決結果的聲讨…..

2. 民秀與侵犯他的老師同歸于盡于軌道之後,在他的追悼會場外,聚集了大量的示威靜坐者,他們要向法官提出抗議,卻遭到警方的水槍攻擊。男主這時拿着民秀的遺像,站在示威者和警方混雜在一起的水槍底下,一遍又一遍向逐漸圍觀的人群喊着“這個孩子的名字叫民秀,是一個聽不見,又不會說話的孩子啊”,直到最後遺像被警察奪走扔在地上,自己被警察用警棍壓倒在地,眼睜睜地看着遺像被跑過的警察踩碎了相框….

最近,因為SH的事情,許多人在pyq紛紛點贊了《悲慘世界》中大家一起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那段場景,以此作結和共勉。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