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發布在電影票房小組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34084033/?_spm_id=MjA5MjQ3OTY1&start=0&post=ok#last&_i=5323890RbB1ban

本篇隻讨論《東極島》拍攝和剪輯問題,不談劇情,不談屁股的事。

以下圖片皆來自于官方自己dy和wb發布片段,不涉及攝屏。

一刷是自己購票IMAX,二刷是單位包場普通屏幕,抛去很多人提到的畫幅問題不談,IMAX還是有明顯的優勢,細節更清晰,色彩更鮮明。

東極島的拍攝不是沒有優點,反而是有很大的優點,首先色調就非常漂亮,畫面清透,水中戲份都是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但是

【問題①】根據畫面和攝影指導自己的采訪來看,陸地戲份使用的是“寬畫幅拍攝”,“為了體現海島的空間感”,“為了區分(陸地和水下的)這種體驗,水下使用了imax拍攝”。結合最終拍攝效果來看,陸地戲份很可能沒有使用IMAX設備,其使用的設備根據經驗推測很像是sonyPXW-FS7(疊甲:本人有過短暫的跟組實習導演經曆,非專業人士,僅僅是推測,FS7也隻是入門級電影機,我相信這麼大投資的劇組一定有我不了解的高級設備,隻是憑感覺覺得拍攝效果很相似)。FS7能夠達到4K清晰度,畫幅寬闊,符合攝影導演的訴求,但是使用過FS7拍攝的或者觀看過FS7拍攝影視劇(例如張開宙的如果蝸牛有愛情似乎是此設備拍攝的,當時宣傳電影級畫面,可以跟别的都市劇對比一下畫幅和色彩)的朋友們應該知道,FS7拍攝噪點少,暗處可用性高,但飽和度偏低,和常規使用的入門級E5飽和度差别就很大。不論此片是否确實使用此設備,但拍攝最終展現的效果都是灰度較高、飽和度偏低,和IMAX攝影機畫面差别極大,導緻在IMAX廳觀看不僅畫幅跳動,清晰度跳動,色彩也跳動,其實非常影響觀感。此片投資如此巨大,攝影機的使用卻不知道為何作此選擇。或許的确像攝影指導所說的,想要區分陸上和水下的世界,但是作為觀衆給我的觀感是,IMAX廳觀影效果沒有想象中好。

來源:時尚芭莎采訪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196620115935284

再次抛開設備不談,因為普通廳感受不太出來二者的區别,說說剪輯,同樣有一些迷惑點。

【問題②】,比較集中出現在吳磊飾演的角色剛上船的部分。第一次觀看IMAX時,發現吳磊飾演的阿蕩進入3号艙後,有一個較為明顯的,雙目圓睜、眼神憤恨的鏡頭,當時我非常驚訝,以為吳磊出現了表演失誤,因為這一表情和他之前在甲闆上的情緒是不連貫的,按理來說他第一次進入3号艙,需要有一個驚訝——震撼——同情——憤恨的過程,而不是直接憤恨,以我對吳磊表演水平的認知,這是不會出現的問題。但是很快,我發現是我誤會了吳磊,因為緊接着,剪輯就使用一段倒叙,向我們展現了吳磊這一角色當時表情憤恨的原因:在他下船艙之前,已經目睹他的好朋友紐曼被斬首。

那麼此處使用倒叙的原因是什麼呢?如果使用正常叙述,阿蕩上甲闆——被扣押進船艙——進艙前一刻目睹紐曼被殺——進艙後還未緩解憤恨的情緒——接着發現甲闆下有更多的“紐曼”——震驚、同情……不論從劇情上來說,還是從表演的連貫性上來說,順序剪輯都是沒有問題的,觀衆的觀感也是可以正常随着阿蕩的情緒遞進的。吳磊本身的表演是準确的、連貫的,但是剪輯的突然一刀,導緻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結果。

【問題③】,緊接着上個問題,同樣出現在拍攝吳磊的這段倒叙裡。由于每段戲份不知道具體是誰操作的就不指名道姓了,統稱導演。導演之前就有非常多的情緒鏡頭和廢鏡頭問題,導緻全片節奏一直起不來,而想要煽情的目的又太重,反而過猶不及。例如在紐曼被殺這一段裡,先從吳磊背後給了視角,展示吳磊被推入艙門前正好看到紐曼那邊的現場——這裡合理。緊接着抽刀舉刀——給了吳磊一個反應鏡頭;一刀劈下——給了吳磊一個反應鏡頭;彎腰從地上拎起來腦袋——給了吳磊一個反應鏡頭;把腦袋扔進海裡——給了吳磊一個反應鏡頭……

這裡吳磊的表演沒有任何問題,我們隻說剪輯。很明顯拍攝是一個鏡頭拍攝視角遠景,一個鏡頭對着吳磊的臉拍反應,然後再穿插剪輯到一起,但是,穿插得太碎了。完全可以抽刀舉刀利落地砍下,不給人反應時間,也體現敵人的冷酷無情,從聽見刀落下後給吳磊反應,然後拎起頭扔進海裡也不需要剪開,同樣在扔進海裡之後再給吳磊反應,這樣演員的情緒鏡頭比較連貫,通過一個鏡頭段内的情緒表情變化也更能體現演技,同樣遠景劇情鏡頭也會比較連貫,而不是左一下右一下來回互搏。過分地想要助推觀衆情緒,效果卻可能适得其反。

【問題④】,我有的時候真的左右琢磨不明白此片的導演和剪輯,前面入題緩慢,拍攝了非常多莫名其妙的鏡頭,但是關鍵時刻,該交代的鏡頭卻又沒有拍攝。例如在吳磊的角色阿蕩被殺一幕,朱一龍的情緒鏡頭給的非常多且長,且放慢——這裡朱一龍的表演同樣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給了這樣緩慢抒情的反應鏡頭,在朱一龍飾演的哥哥目睹弟弟被槍擊之後,竟然沒有拍攝一個簡單的“弟弟倒下”銜接“哥哥忽然奮力掙脫敵人沖上去”的鏡頭,甚至不需要拍攝吳磊倒地掙紮,隻需要簡單拍攝一個“倒下”的動作,也不需要拍攝朱一龍跑上樓,隻需要簡單拍攝他忽然加速起跑,跑出畫面就可以。但是什麼都沒有,後面直接銜接一群人在海裡往回遊了。就好像一段漫長的抒情之後,又接着另一端漫長的抒情,沒有一個鼓點來敲定節奏,兩位大導演真的不覺得少點啥嗎?啊?

另外根據官方wb放出來的片段,朱一龍帶吳磊上岸這一段還是白天拍攝的,通過後期制作調整到了晚上(or黎明?),我知道這是為了銜接前面同樣是夜晚的情節,我的意思是,都用了能夠展現暗處、噪點極低的優質設備,就不能直接在晚上拍嗎?這麼大的劇組,是不是夜戲居然要靠後期?原拍攝片段明顯比目前成片裡的要好得多。

...
官博放出來的視頻,看過的可以自己對比片中版本

【問題⑤】同樣是拍攝節奏問題,朱一龍的角色在弟弟死後進行複仇,打入哨所,前面的拍攝剪輯節奏還是非常好的,有恐怖片的感覺,也給了我節奏終于要起來了的錯覺。當朱一龍的手擰上煤油燈的開關,我非常希望那會是一個幹脆利落的熄滅,緊接着是敵人驚惶的尖叫和四處亂射的火光,但是,導演在這裡,在朱一龍的手擰上開關之後,突然鏡頭一轉,又給了個長長的——前側臉的鏡頭。咱就是說,展現朱一龍的演技,全片都可以展現,不需要用這種破壞節奏的方式,而且前面他滿臉血擡手束發的鏡頭已經很好很有威懾感了,這個多餘的漫長鏡頭,對我來說,導緻整個片段的威懾力瞬間跌至谷底,也判斷節奏徹底告廢了。

【問題⑥】經過評論區提醒補充,關于阿蕩死後的一段劇情,我印象中先是阿赑帶着阿蕩遊回來——拖上岸——回到家,在回家之後兩個人躺在床上的戲份裡,本來應該是朱一龍非常連貫的獨角戲吧,但是似乎穿插了(1)阿赑背着沒穿衣服的阿蕩上岸,(2)阿赑背着穿了衣服的阿蕩站在岸邊,(3)阿赑獨自站在岸邊,的三組鏡頭。(我關于這裡印象不太深了,可能說得有誤,也可能把官抖的一些記憶插進來了,歡迎指正。)關于(1)阿赑背着沒穿衣服的阿蕩回家,這部分為什麼要插在阿赑躺床上的回憶裡,而不是正常銜接在他把阿蕩拖上岸的鏡頭之後,不理解,這個情節也不是什麼能夠助推情緒的,沒必要滞後剪輯。而關于(2)(3),官抖還專門放了個小視頻出來問你看懂了嗎……我第一次确實沒看懂,因為即便是在IMAX大屏上,經過技術調整的“夜戲”也還是太暗了,根本分不太清楚阿蕩到底有沒有穿衣服,又都是阿赑情緒裡回憶的插叙,與前一個(1)直接混淆了,搞得我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的戲份插兩次。後來明白了,第二次是穿衣服的,暗示的是海葬,但我又不懂了,這是個什麼很難拍攝的情節嗎?為什麼要讓觀衆猜測?為什麼不能直接一兩個鏡頭交代一下拍出來?既然導演已經把鏡頭對準吳磊飾演的“屍體”那麼久,既然前面不乏各種血腥奇觀,這個把弟弟和一兜子小玩具放海裡有什麼不能拍清楚的,為什麼永遠是這樣該拍的不拍,情節讓人看不明白;不該拍的拍一堆,節奏上拖拖拉拉。

以及,哥哥背着弟弟站在海邊,鏡頭搖起來,變為天空,再落下,變為哥哥自己,或許導演是覺得挺有意境的?我隻想說這個轉場非常生硬,别那麼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中吧……

...

...

...
官抖自己發的,還配了一個最刀轉場的文案,我請問呢,是不是真的覺得這個轉場很好啊

【問題⑦】關于楊皓宇的一個誤導性鏡頭,不知道是不是隻有我看到楊皓宇那個角色在痛罵哨所敵人後啪地一槍,還以為他被爆頭犧牲了,結果片刻之後,才發現隻是受傷。這裡先是側拍楊皓宇,看不到子彈到底是穿頭而過還是擦臉而過,非常容易誤導觀衆以為他被殺了,然後觀衆憤怒悲傷的情緒剛剛有點起來,再切個正面鏡頭告訴大家:诶,逗你玩~

不要随随便便學本ip,容易挨揍。這個誤導性鏡頭的必要性在哪裡,會讓觀衆有劫後餘生的慶幸嗎?我覺得不會,因為保長本身就是個中性角色而非正面角色,他的死亡是升華,但是他沒死的情況下,實在不需要誤導大家以為他死了。如果這個鏡頭直接正拍楊皓宇痛斥的臉,然後子彈從鏡頭後方射出,直接向觀衆展示子彈擦臉而過,血緩緩流下來,布滿半張臉,會更直接、更震撼,也不會讓人有被愚弄的感覺。

後面陳明昊角色犧牲的部分也有着同樣愚弄觀衆的毛病,但是屬于情節問題,這裡不展開讨論。

...
官抖截圖,非常明細的誤導性鏡頭,讓人誤以為保長被爆頭

還有大量的廢鏡頭問題,這裡不讨論劇情,所以不說哪些戲份是廢的,但是鏡頭本身也非常冗餘。後面整理順了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