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理财紀錄片《金錢與我》,太愛了!

豆瓣8.3高分,卻隻有520人評價,太可惜了,好片子值得更多人看到。
推薦給每一個人!尤其是想改善資深财務狀況的你。
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些财務問題,比如不知道錢花哪了,控制不住亂消費等等,《金錢與我》專治個人财務問題。
片子一共6集,每集24分鐘,各講一個真實的家庭财務案例,你會看到:
有同性情侶,花錢如流水,想存錢買房;
有3孩夫妻,壓力山大,想給孩子們存教育基金;
有61歲老太太,無存款無退休金,想解決老金問題......
故事大緻結構如下:
①介紹主人公背景、财務現狀、财務目标
②理财專家分析現有問題,出解決方案
③将方案交給主人公,進行挑戰
④跟蹤、回訪,計算一年節省費用,努力實現目标
除了個人理财專家出謀劃策,這部片子還有至少兩個亮點:
✅資深業内人士教你如何省錢
✅行為經濟學家教你識别“消費陷阱”
......
說完亮點,也順帶提一下片子稍微的不足之處。
這是一部愛爾蘭的理财紀錄片,國情不同,所以片子中有些建議國内不适用,比如減稅、退稅這些。
但是,背後的道理是相通的,我們借鑒思路就好。
第一集

凱瑟琳是個月光族,有6個孩子,維持家庭一直很艱難。
她的長期目标是攢錢給女兒舉辦婚禮,短期目标是在經濟上能對自己說,我活得很舒适。
她的支出總是沒有規劃,喜歡點外賣,執着名牌的黃油、麥片、煤炭,使用昂貴的電信套餐,從錢莊借錢支付高額利息......

理财顧問給出的省錢建議:
不從錢莊貸款
減少外賣
使用平替品牌
更換電信套餐
行為經濟學家揭秘了“賦予效應”:人會傾向保持原來的選擇。我們可以每半年/一年檢查必備生活套餐是否有更優替代方案,如電話、車險、寬帶等。
第二集

洛娜和凱利有2個孩子,老家房貸和工作地房租是一筆巨額開支。由于房地産泡沫破滅,老家房子成為負資産,原價25w現在隻值13w。
生活中,洛娜喜歡給孩子囤衣服,甚至明年的都買好了,凱利喜歡咖啡,還喜歡從信用卡取錢,每次手續費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理财顧問給出的省錢建議:
考慮如何處理老家房子(他們決定搬回老家,省下房租,但對應會增加通勤時間和支出)
永遠不要從信用卡取錢
在家吃飯,自帶咖啡
減少囤貨
行為經濟學家揭秘了“錨定效應”: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比如你帶着300預算去買電視,銷售員推銷了一台700的電視,你最終不會買700的,但很可能買400左右的電視。
這意味着,如果有人在你腦海中放了一個數字會影響你,你需要記住的是你最初的想法。
第三集

考特妮是一個60多歲沒有退休金的老太太,她原本沒打算退休,但還是得給自己存退休金,以備不時之需。
她有一輛油耗大的馬自達,喜歡給遠在美國的親戚買禮物,單單運費每年就要900歐元。

理财顧問給出的省錢建議:
做預算,減少沖動購物
減少包裝、節省郵費
換一輛小排量的車,省油費、公路稅、保險費、保養費
行為經濟學家揭秘了很多人都低估了複利的增長曲線,所以降低長期儲蓄和投資。
這是最大的誤區!
盡早開始儲蓄、投資,放足夠久,你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回報。
第四集

艾德和莫瑞斯是一對男性情侶,收入頗高,但是花錢大手大腳存不下錢。
他們每周三次約會,偶爾說走就走的旅行,愛買酒買咖啡,愛打車......妥妥小資生活。
現在他們想買房,才意識到自己根本存不下錢。

理财顧問給出的省錢建議:
不外帶咖啡
減少外出就餐,每周1次約會改在家裡
交通上,上下班自行車出行,減少打車
行為經濟學家做了一個實驗:
一個光盤15歐,開車10分鐘去另一家店隻要10歐,省5歐
一頓烤肉195歐,開車10分鐘去另一家店隻要190歐,省5歐
面對第一個選擇,更多人願意開車10分鐘省下5歐元,而第二個選擇,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開車省5歐。
這說明我們對小數目,沒有對大筆的錢那樣敏感,這就讓公司多加點錢有可乘之機。你在花幾百歐,而不是幾歐時候,就更難注意到。
第五集

佛雷德和歐拉是一對夫妻,有一個孩子,正準備二胎。
他們在消費上有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災難式購物,一個棚裡堆着都是沒用的東西。
現在,他們想買一個帶花園的房子,卻沒錢。

理财顧問給出的省錢建議:
去超市做好清單和預算,減少賣雜貨
換性價比更高的醫療保險
信封制度,減少沖動消費
行為經濟學家做了一個實驗,警惕大家:購物時要小心,如果你去買電視或者筆記本,心裡有一個目标價格,他們給你看了更貴的,你可能不知不覺提高自己的預算。(類似上文提到的錨定效應)
第六集

亨利和羅斯是一對夫妻,有三個小孩,需要為小孩的上學攢錢。
他們會給孩子做飯,自己卻習慣外食,常常買了很多食材放冰箱裡就壞了。

理财顧問給出的省錢建議:
列清單購物
換0手續費,免費還款期更長的信用卡
把家庭出行費費用降低,如免費家庭日
行為經濟學家通過“最後通牒遊戲”告訴我們,在真實市場裡,消費者不會跟對他們不公平的人做生意。隻要過程不公平,他們就不會成交。
寫在最後
有人說,學會控制金錢,就學會了控制人生。
這部片子最觸動我的,不是解決财務問題的方法論,而是每一個主人公積極求變的态度。
他們不想再被金錢控制了......
——改變的第一步,是你想改變。
當你真正想改變時,辦法總比困難多。共勉。
作者:希淩,自媒體人,FIRE運動踐行者。目标40歲前财務自由,提前退休。【希淩随想錄】每周三、六晚9點和你分享個人成長、存錢理财與FIRE運動。
我是希淩,FIRE運動踐行者
持續分享存錢、理财、FIRE運動
如果你感興趣,記得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