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翻譯成《風流一代》,遠不如英文名caught by the tides(被浪潮卷走)更貼切,也更能反映出影片相表達的核心。
導演在疫情期間,将二十年以來拍攝的片段找得出來經過剪輯和重組,形成了這部被時代所裹挾而無可奈何的中國人的一生。
第一段,關于大同的回憶。
黃桃罐頭搪瓷杯,迪廳跳舞KTV,一首接一首的經典老歌把人強行拉回《小武》時代,重溫黃沙厚土下的中式夢核。不加修飾的長鏡頭掃過雜亂的街面,一覽無餘地解釋着「如此生活三十年」的苟且和「近在心靈,卻遠在天涯」的無所适從。
第二段,三峽工程啟動,1800萬人遭遇強拆被迫搬遷。少年背井離鄉出去闖蕩,少女在最困難的時候悄悄拿走教堂裡的泡面。在自己的故土流離失所,除了納粹德國時期的猶太人,還有新中國的三峽居民。殘垣斷瓦中,肢體扭曲的芭比娃娃,撕裂的一家三口合影,帶不走的空桌椅,在脖子上挂着如血搬紅色的大字報寫着“申冤”兩字的老人……「直到大廈崩塌」。
第三段,疫情風控期間。飛機上的N95口罩,全副武裝的“大白服”,大灣區和短視頻時代,「下來做核酸!下來做核酸!」的廣播催命符,央視新聞裡對美國集體免疫的嘲諷。種種「錯誤的集體回憶」。
影片中的人帶着口罩,有口難言,隻有眼淚無聲滑落。主角沒有言語,隻是摘掉口罩彙入跑步的人群,漫天的大雪也無法阻擋她前進的決心。
結局在崔健的『僅僅是站立,在出生的土地』大字中戛然而止。沒有說的下半句是『就得有承受考驗的耐力』。這片土地的人民還需要承受多少考驗?有耐力就足夠嗎?
答案在大雪裡。
「你看那通天的巨塔,每時每刻都有人往下跳,小時候不懂,以為那是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