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的坑越來越多,涉及的命題越來越廣,期待第三季

...
很異形了

“Evolution”通常被譯為“進化”,一直有人認為譯成沒有感情色彩的“演化”更好,因為演化未必有方向。但确實在自然選擇層面,演化是會有一種特定的方向——生存,可方向未必是人類定義下的“先進”方向。之前看的時候發現會下意識地把原住民四肢爬行、蒼白皮膚、退陸入海等一系列變化歸類為“退化”,但或許進化和退化的區分毫無意義,隻是人類中心主義的體現。祖母讓人類的身體發生異化,母親認為是一種退化,并且激烈反對,但育兒程序最初設定“存活”為第一要務,對于人類存在形态的偏好應該是母親情感波動的衍生物,這裡是母親完全和人類一樣的思維方式了,似乎出現和人類特性不同的變化就是退化,如果環境注定人類是穴居動物,那麼在黑暗的地底眼睛退化,但發展出鼹鼠那樣高效結合氧氣血紅蛋白的能力就是最好的選擇。

...
...

祖母為人類設定的方向是綏靖政策,避開星球聲音的鋒芒,直接幹預演化的過程。我可以理解祖母的做法。但為了生存是否意味着自降生物等級,或者應該人為幹預演化的方向?進化的目标如果隻是适應環境的話,單細胞命更硬,石頭可以永恒地存在,是不是把人類做成标本作為古物保存更“生生不息”?又或者像蘇一樣直接變成大樹,在七号蛇被母親死靈尖嘯之後還可以破體而出?

越簡單越穩定,越複雜越脆弱。這是王東嶽的遞弱代償理論,人類自诩萬物之靈,但卻比單細胞動物脆弱很多,在異星災變、環境異常的時候,越是簡單系統的生物越是容易存活。不可否認,現存開普勒22B的生物是演化的勝利者,但任何一種能力的強化都意味着其他功能的退化,人長出魚蹼是一種代償器官的出現,但目前尚不知曉有什麼核心能力被舍棄,比如意識和認知。認知的本質也是一種生存工具,如果有外在工具可以代替思考等生物過程,認知就不再必要,但不必要不等于應該被舍棄,因為舍棄代表着變化,任何細微的變化都擾動複雜生命系統。我們之所以對這個星球上的變化感到恐懼,是因為演化的發生實在是太迅速了,簡直就是大刀闊斧的異化。如果像《淺薄》(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中所說,互聯網逐漸成為替代性的認知手段,人類的“退化”就隻是一次時間稍長的無痛閹割。

...
蘇可能還沒死

所以還是不理解為什麼非得長出魚蹼這類演化,如果有替代性代償性的工具可以深入酸海,為什麼還要選擇變成魚人的方式?這個片子就是越來越玄幻,看導演編劇如何邏輯自洽。要是真的無厘頭玄幻誰不會編,我來編:祖母和Sol殊途同歸,祖母選擇讓人苟且偷生,而Sol走的道路更加複雜高端:運用生物技術把人變成智慧樹,功能諸如:①成為類似信号塔一樣穿透熱帶屏障的工具②通過紅腦子果來繁衍後代③引誘大蛇吃掉自己,武器化并寄生大蛇。但蘇沒有死,人類沒有湮滅,可以看到樹形Sue後來是從蛇體内出來的,而且大緻是在頭部的位置破體而出。所以 “智慧樹”象征着大腦之類的控制中樞,可以實現以Sue的意識操控蛇強大的肉體,實現永生。(但初期可能還是有排異反應,可以看到S2E8七号蛇的行為還是表現出對母親的依戀,所以何時Sue可以“奪舍”成功有待觀察)

反正永遠意想不到,很扯淡,挺喜歡看,會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