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了。
以為可以控制住情緒,沒想到看到李善德單槍匹馬抵達宮門的時候還是淚崩了,火紅的木棉花飄在空中打在臉上,這是一個長安九品小吏能給予我們的最高的浪漫。
一刷是和老公一起看的——被豆瓣娛樂組的組員安利,想到平時mean mean地專一用心嘴208的組員竟然誠心推薦說看哭了,一定要去看個究竟——沒想到勁兒真的很大,也不知道觸碰到了自己哪一根敏感的小神經,從李善德第一次騎馬出長安時就開始哭,bgm聽起來那麼熱血,我的眼淚也是滾燙。
雖然沒讀過原著,但也知道李善德要開啟一段多麼無望的旅程——孤獨無措,很有可能再沒回頭路,5000裡路隻有雲和月相伴、心慌恐懼和無所畏懼的情緒交替出現的旅程。
如果他還是那個初入司農寺林署的24歲青年,走一趟就走一趟。
這世界這麼大去看一看總不白活一場。
可是故事發生時他已經42歲了。
18年兢兢業業的小吏生涯滄桑了那張曾經稚嫩的臉龐,冰封了那顆想要為民做主的熱心腸,掩埋了那些曾經也覺得自己可以“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讀書人的理想。也總有一些别人看不上可還是熱乎乎的煙火氣想要好好珍藏——有點子厲害的賢妻,圓圓甜甜的稚女,還有一座長安城角落裡可以種桂花樹的安靜院落。
中間忘記哪一幕,一度哭到崩潰。我都覺得自己有點誇張了。
可能是因為老公在旁邊笑呵呵自封自己為xx使吧~~~真的很破防。


電影結構其實很簡單,幾個段落幾個轉折分明。
接鍋;創業;創業未竟,團隊散夥;
舊友江中送船全情誼;商州道遭伏擊,善德險中求生;
九品小吏诘問高堂宰相為何盤剝百姓高高在上,昔日貴人變敵人險些命喪;
長安夢碎,嶺南偏安。
李善德第二次踏上嶺南之旅時已經不再是初入嶺南之地的寒酸破落模樣,他和“國忠”令牌一起實現了真正的橫行四方。但面對故時共同創業的好友也隻能相顧無言,因為實現不了對好基友曾經的承諾。那一刻蘇諒的心可能拔涼拔涼的,創業夢想破碎、識人不清的和一腔真情被辜負的憤怒。
回憶兩個人第一次見面雖然喜劇效果滿滿,但卻不能不說是兩個失意人的快樂聚首。
一個滿心滿眼想要向父兄證明自己有能力獨立行走的二兒子,一個隻想要完成任務保住小命但兩眼一黑沒有方向的長安小吏;
有人以為自己是呂不韋奇貨可居投資了未來的秦始皇,有人以為自己隻要試驗出轉運之法就可以使命達成快樂返鄉。
我相信黃草驿發生逃驿後,蘇諒的救命船不僅僅出現在大屏幕上和李善德熬紅了的雙眼中,也出現在每一個觀影人的心上,一句“你還是得靠我”又讓誰濕了眼眶。
蘇諒拒絕了李善德共同進京的邀請,他說他想清楚了,他不是做生意的料也不想占公家的便宜了。他出現在此隻為對得起和李善德相遇一場的知己之情,也為全了自己那個虛幻的創業夢想。
他也因此躲過了商州道上的伏殺之禍。
這不是因為他比别人幸運,我相信這是獨屬于他的覺醒的獎勵。
這個真正的聰明人放棄了想要向父兄證明自己的執念,他坦然承認自己不是在天朝做生意的料,反倒解放了自己的天性和天賦,電影終結時他在波斯做的生意比哥哥蘇源還要大,除了李善德為這個朋友大聲叫好之外是誰也在心裡默默為他開心我不說。
事實上蘇諒才是天生的生意人,對商機敏銳、敢于冒險也願意為風險承擔代價,明人不說暗話、爽朗又不失機敏、心胸開闊不擰巴,我有很多正面的詞彙給這個白客飾演的蘇諒準備着,以至于暗下決心以後白客演的影視劇高低都要花錢看一眼。
蘇諒的出現不隻是一個美好的童話故事,也不僅僅承擔了李善德的貴人角色任務。
兩個足夠純粹真誠的人在命運的推手下相遇了,自然能夠寫就一個美好的浪漫的故事,彼此成全。
不是李善德拒絕了蘇諒,是彼時彼刻的長安沒有留下蘇諒。東方不亮西方亮,長安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如果說電影對小說的改編我最喜歡哪一處情節,蘇諒從大叔變成青年人的設定自然是其中之一,蘇諒當然會在最合适的環境裡成功。
最後貴妃的生日宴上,唐皇一句“愛妃,吃荔枝。國忠辦的”讓我沒忍住笑出了聲~太形象了吧。
那個在九品小吏面前神秘的高位的神一樣的大人物,那個在佛眼中俯視長安城所有規則和流程的大人物,此時此刻也如此緊張、局促不安,得一句“國忠辦的”就能放下心松口氣了麼?後面還有安祿山的舞蹈要觀賞。
電影不是沒有瑕疵,但這瑕疵我說不好。
我和老公從電影院走出來的時候,一緻認為李善德最後對楊國忠攤牌上升價值不太合理。
我單純覺得這段對話技術上處理得過于突兀。
我老公是覺得,李善德作為一個小人物,沒有什麼立場和資格對楊國忠上價值。
我是不認可他這個觀點的。
沒有經曆過2萬裡路運荔枝這一遭事兒的李善德,沒有承擔過荔枝使這一重大責任使命的李善德,确實沒什麼資格說得這麼義正嚴辭大義凜然,他就算有再多技術也不過是沒脫下長衫的孔乙己~
但是走過了這兩萬裡紅塵路,李善德經曆了太多,見證了太多,成長了太多,白了的頭發、被破壞的荔枝園、被砍掉的荔枝樹、戛然而止的友誼和信任、自願跟随他一路護送荔枝而喪命的騎手、還有林邑人~在我一個小小的觀衆視角,精衛填海、愚公移山、誇父逐日也不過如此了。
那個心懷報國安民家國理想的小鎮做題家真的一夜長大,以前不知是真的看不清還是不願意看清的人心叵測、以前不知是真的不懂得還是不願意睜開眼懂得的花花轎子衆人擡、以前不知是真的不擅長還是不願意擅長的觥籌交錯,懂了又如何?懂得了這麼多也不過隻是廟堂之高,這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同樣真實快樂同樣痛苦掙紮的江湖之遠。“敬挑夫一碗茶湯,賺鬥米小小的框;爹爹在長安行商,平了賦稅還有盈賬,節日裡河燈有光,舞姬個個腿腳有傷。”
如果說之前的李善德,盡管人善可欺積累多年才能在京城買下一座房子。但他依然是受庇護的,他何嘗不是用自己寒窗苦讀的經曆購入了一個被避免碾落成泥的資格,他何嘗不是穿上了一件雖不精緻體面但依然能遮風擋雨相對穩定安全的長衫。恰恰是荔枝使這樣一段命運的神來之筆,完整了李善德的經曆,提升了李善德的境界,他才有資格撕掉楊國忠那張高高在上老神在在的虛僞面孔。
透過佛眼,楊國忠從高到低從裡到外能俯視長安自以為俯視衆生;同樣透過佛眼,從下往上從外到裡何嘗不是另一種視角,作為觀衆我們才能有機會和李善德一起管中窺豹、一葉知秋!
這當然是個荒謬的故事。
其他人的命運呢?阿潼的荔枝園不無辜麼?沒有李善德,哪裡又有林邑人對長安的渴望?黃草驿的老百姓也不過就是求個安穩的生活而已~
李善德認真做事用心做事,卻砍斷了原本山高皇帝遠誰也管不着的嶺南荔枝園裡一棵棵天生地養人看護的荔枝樹~
李善德認真做事用心做事,卻給了貴人們又一個冠冕堂皇的增收斂财機會,加劇了底層百姓的痛苦并直接導緻他們流離失所故土難留~
李善德絞盡腦汁費盡心機竭盡所能無數次科學試驗排列組合運用了各種現代excel表格技術統計兩萬裡路雲和月奔波疾馳一夜白頭跑死了馬累死了人被絆倒被火燒被刀刺被關入監牢運回的一小罐荔枝最終不過得了上位者一句“也就那麼個味兒”~
李善德認真做事用心做事,更是加速摧折了長安城那不需要流程和規則的繁華和盛名~
始終不能忘記故事的最開始,初入長安城的那張年輕洋溢着笑容的臉,那是每一個小鎮做題家初入職場時候的模樣。
最後李善德背靠荔枝樹吃着荔枝一臉鼻涕眼淚的模樣并不誇張,這何嘗不是屬于李善德的大唐傾城之戀。
入世救世不過黃粱一夢。
一朝夢醒,總要有那麼一刻的凄涼需要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