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一直不缺乏姐弟戀題材的影視劇。光是近三年,就有《下一站是幸福》《理智派生活》《熾道》《愛情應該有的樣子》等等以姐弟戀為主題的電視劇,各劇集在口碑和播放量上,成績不一。在《愛情而已》播出時,備受矚目的《愛的二八定律》最終以5.9分的豆瓣評分收官;蔣雯麗和明道在《轉角之戀》中的大齡婚戀,也在争議中同期熱播。
姐弟戀題材的電視劇早已是一片紅海,但鮮有優質作品從中脫穎而出。
在穩定的劇集輸出背後,是持續不斷且仍未獲充分滿足的市場需求。這種需求又在大體上與現實同步,通過電視劇加以體現來表征女性的欲望訴求。
《愛情而已》就精準地擊中了那些與女主角梁友安有着相似境遇的姐姐們的心。在具備一定的社會地位、物質财富和人生閱曆之後,她們會選擇進入一段什麼樣的親密關系?《愛情而已》将衆多姐姐的心儀對象具象化,提供了一個令人心動的答案。
“姐弟戀”的緣起:權力重構與男色消費
姐弟戀在當下又被稱為“姐狗戀”。這裡的“狗”不僅沒有貶義的内涵,還可以根據弟弟的性情品質細分,擁有熱情、忠誠、黏人、讓人開心等美好品質。從“姐狗戀”的命名就不難看出,在這種戀愛模式中,姐姐是情感的主體,弟弟既是時刻以姐姐為中心、圍繞着姐姐旋轉的小行星,又是源源不斷向姐姐散發光和熱的恒星。
在《愛情而已》中,弟弟宋三川與姐姐梁友安相差十歲。前者是22歲的羽毛球運動員,因為母親出走的心結,一直留在球隊裡當“鹹魚”;後者是在工作、生活中都能獨當一面的成功女性,卻逐漸遭遇身體不佳、轉崗不順的中年危機。二人因工作結識,展開了相互救贖的旅途。
在姐弟戀中的弟弟形象上,編劇着重突出了宋三川對分寸感的拿捏,不逾矩,不冒犯。相比于強硬的“霸道總裁”,弟弟會平等地尊重姐姐的意願,禮貌地保持距離。例如在看望住院的梁友安時,面對姐姐遞過來的黃桃果肉,宋三川會微笑着用手接過,而不是突兀地直接張嘴。
不算計,敢于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弟弟在談戀愛時的一大特點——宋三川會直截了當地提出要和姐姐約會,在手裡沒有底牌的情況下,直接向姐姐告白,“打直球”。
同時,編劇有意設計了奈特一角,和宋三川形成了強烈對比。奈特是與女主角年齡相近的适婚男同事,二人互有好感。“爹味”愛說教的男同事奈特,擁有将私人飯局變成利益交換的工作場所的能力;會故意在公衆場合談論與女主角的關系,借此完成将女主角作為自己所屬物品的标記;會輸出自己對婚姻的看法,要求女性放棄事業追随自己的腳步……這種“油膩”、精于計算的男性氣質,引發了女主角的強烈不适和排斥。
在這裡也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女性,已經開始對“成功男士”祛魅。比起存折上的數字,她們更在意對方有沒有尊重自己的個人價值。
除了對傳統的男女情感互動模式中權力關系的颠覆,如今更受成熟女性青睐的姐弟戀,還有男色消費的因素。在《愛情而已》中,宋三川的職業運動員身份,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男性荷爾蒙的魅力。二人的職業線、愛情線,正是圍繞着競技體育展開,愛情的多巴胺與體育運動的腎上腺素一同狂飙。
在宋三川從一名羽毛球運動員轉為網球運動員的過程中,演員吳磊以純素顔出鏡的方式,還原了運動員的生存狀态——在網球場上揮汗如雨,接受烈陽的炙烤,一闆一闆追平比分;在健身房内,玩轉各式器械,大方展示健碩的肌肉。這種熱血的心态、健美的體态,使得姐弟戀的觀賞性因素大大上升。
“姐弟戀”的危機: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成功的言情産品,基本上都會對女性的真實恐懼進行加工,讓其短暫地浮出水面,再通過一系列手段化解這種恐懼。偶像劇為女性受衆們編織了一場薔薇色的幻夢,這場夢要跌宕起伏才足夠精彩,要有真實的困境作為陪襯才會牽動人心。男女主角之間會有危機存在,但這種危機又不能太強烈,要有解決的餘地,不至于讓女性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恐懼。
在《愛情而已》中,編劇非常現實地安排了22歲弟弟和32歲姐姐在戀愛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接着又用理想化的手段解決了這些問題。
首先是生育問題。梁友安确診巧克力囊腫,手術之後生育能力可能會受到影響。在向弟弟坦白之後,宋三川幾乎不假思索地給出了反應:“我喜歡的是梁友安,又不是梁友安生的小孩……有了你才有意義,其他的都是贈品。”
這種開明通透的态度,從正面說明了這段戀情是建立在真愛的基礎上,而不是因為觊觎女性的生育功能,極大地釋放了女性的生育焦慮。當然,這也和宋三川無父無母的成長環境有關。電視劇懸置了宋三川的家庭問題——母親出走後,宋三川一直和繼父維持着兄弟般的相處模式,其“爹味”沒有生長的空間。
其次是經濟問題。32歲的高級白領和普通的小球員,前者擁有巨大的經濟優勢。姐姐不會希望一直供養弟弟,這種寄生式的愛情不是都市女性的理想愛情。編劇不僅強調了宋三川從來沒有在經濟上依賴姐姐,而且設計了一個小細節,表明了後期二人經濟實力的反轉。
在傷病康複期,宋三川随手拿起梁友安的洗發水,通過軟件識圖,發現是接近300元的進口洗發水;在最後一集,宋三川出國比賽給姐姐帶了整整一箱的同款洗發水。
進化心理學在對人類擇偶策略的研究中發現,女性偏好于選擇有豐富經濟資源和高社會地位的男性,男性偏向于選擇年輕、漂亮(即生育能力強)的女性,由此導緻了男大女小的傳統婚戀模式。網友口中的“宋三川錯拿女主劇本”,其實也是對這一“性轉”版的傳統模式的敏銳洞見。
《愛情而已》中的姐弟戀,雖然在前期反叛了傳統,但後期對宋三川個人成功的強調,還是走向了傳統的複歸,表明女性還是暗暗期待多金的成功男性,可以将自己從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生活中拯救出來。
最後是發展問題。就如梁友安的母親曾經警告過她的那樣——“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當姐姐用無限的包容和耐心,等待弟弟成長為與自己齊平甚至超過自己的優秀男人,弟弟會不會抛棄姐姐、轉而擁抱其他年輕貌美的女性?
在劇中,編劇設置了黃憶珂一角,将這種恐懼具象化,又用弟弟的堅定和姐姐的聰慧,合力排除了感情的危險。在這個過程中,宋三川始終不為金錢和美色所動,梁友安也展示出歲月積澱的從容和魅力。《愛情而已》沒有俗套地将感情的介入者塑造成“惡毒女配”,但對姐弟戀中的危機因素的刻畫還是失之簡單,甚至有讨好觀衆的嫌疑。
上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現實姐弟戀之間的“雷點”,但是編劇通過打造一個完美的宋三川形象來消弭所有争吵爆發的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愛情而已》隻是套了一個“姐弟戀”的殼子,制造了一些不痛不癢的障礙,甚至在後期走向甜寵,陷入了偶像劇的窠臼。
同樣是由檸萌影業出品,相比于引爆輿論現場的前作《三十而已》,同系列的《愛情而已》在播出效果上多少顯得有些平淡。雖然聚焦于市場萬分期待的姐弟戀題材,但在播出第十天就匆匆開啟“超前點播”,《愛情而已》并未發酵出可觀的聲浪;占據大量劇情的副CP線、親情線、職場線,又讓劇情稍顯拖沓、分散。
在以“姐弟戀”為核心的劇情表達上,編劇深入生活現實,提出了一系列姐弟戀可能遭遇的難題,台詞也是精心打磨。或許我們可以用宋三川的一句台詞來代表該劇的愛情觀:“為什麼一定要仰視或俯視呢?難道不應該是平視嗎?”在其他劇還在忙着塑造三十歲的“傻白甜”姐姐、二十歲的“油膩”弟弟的時候,《愛情而已》已經在用平等的愛情觀來闡釋姐弟戀了。可以說,這是一部遠超行業平均水準的偶像劇,但也僅限于偶像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