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童年的形态變得具體起來以後,現代家庭的形式也漸漸開始成形。創造現代家庭不可或缺的事件,阿裡耶斯強調說,是正規學校教育的發明和擴展。”社會要求兒童接受長期的正規教育,這導緻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需要重新定位。家長的期望和責任變得越來越重大,而且含義也越來越豐富,因為父母演變成了監護人、看管者、保護者、養育者、懲罰者以及品德和品位的仲裁者。愛森斯坦這種演變又加上了一條理由:“永無止境的道德說教文學像潮水一樣侵入了家庭這方淨土•••“家庭’一時間又被賦予各種新的教育和宗教功能。” 換句話說,由于各種各樣題材的書籍應有盡有,不隻在學校而且在市場上,家長被迫承擔教育者和神學家的角色,并一心一意把孩子培養成為敬畏上帝、有文化的成人。随着印刷術的發明,家庭進而成為教育機構,這不單是因為家庭必須保證兒童接受學校教育,而且因為它不得不在家提供輔助教育。所以對于一個精神孤兒來說現代家庭的形式是有的功能是無的遵守家庭的秩序其實很大程度上隻是一種形式主義而為之這種形式主義的根本在于物質保障和社會穩定,如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中解構家庭本質那般,維護一個家庭的并不是所謂的血緣關成員親密和長久相處,而是個人利益社會職能,正因為如此在社會保障制度不佳的情況下極端家庭分崩離析的現狀屢見不鮮,也反了當下社會變革動蕩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