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觀衆認為《問蒼茫》是一部有門檻的劇。的确,在角色設定上,全劇史料中有原型可循的人物就已達到數百位,在觀劇之初不免讓我們這些曆史學渣有些吃力。但也正因為人物場景豐富,全劇奉獻了諸多“神仙打架”的名場面,讓人很是上頭。在一個群星璀璨的年代,萬千風流人物攪動起曆史的洪流、時代的巨浪。如何叙述他們的關系,如何書寫他們的博弈,如何呈現他們的異同,成為重要的看點。我相信沒有人不在期待大佬們究竟何時碰面展開正面交鋒。所幸的是,《問蒼茫》并沒有讓我們失望,偉人會面的時空選擇、場景布置、台詞設定都暗藏玄機,值得細細品味。
首先必須談談李大钊與孫中山的會面。這次交談無疑對于兩黨合作共同開展革命具有重大意義。李大钊與孫中山雖初次晤面,但神交已久,對彼此相當熟悉。護法戰争的失敗使孫中山意識到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都不足依靠,馬克思與社會主義思想的出現引發他的關注,為他帶來了新的啟發。他對李大钊這位布爾什維克主義宣傳者已然有所耳聞。李大钊對孫中山這位革命先行者的尊重與了解更不必多說。
有趣的是,在劇中,雖然兩人都以了解黨派情況考量合作可能為第一目的,但見面卻均不提及兩黨合作相關事務,而是講起了“進化論”。為何要談進化論?一方面,這是二者的理論共識。早期的孫中山把進化論提高到時代的高度,進化論成為他踐行革命的理論武器,也成為他知行觀的理論來源。李大钊也把世界理解為進化、革新和創造的過程,認為現代中國的命運必須埋葬舊制度、舊文化。這是兩黨革命的共同旨歸:破舊立新。另一方面,二人又談到了對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理解,指出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人可以合作實現共赢。這是兩黨合作的基礎。
因此,先談“進化論”看似與兩黨合作無關,實則處處相關,有着“比興”的意味。二人因此互引為知己,對談一夜,建立了真摯的革命友誼。而後兩黨黨外聯合轉為黨内合作就十分自然。編劇還原曆史非常用心,這段交往确有其事,宋慶齡曾回憶“中山先生特别欽佩和尊敬李大钊,我們總是歡迎他到我們家來。”
另一大曆史性的會面時刻則是毛蔣二人在國民黨一大上的相遇。蔣介石雖在會場卻不是代表,隻是列席會議,即使在孫中山指定的浙江代表因病不能前來的情況下也未能替補,心中十分不是滋味。而毛澤東此時作為湖南代表參與會議,就各議題頻頻發言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并引起了孫中山的注意。二人離席時在門口相遇。蔣介石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出言譏諷“代表,你先走”,仍囿于身份之見與不受重用的苦悶之中。而毛澤東自如回道“同志,你先行”,以同志的身份等而視之,高下立見。毛蔣二人互為一生之勁敵此消彼長的命運齒輪此時已經開始悄悄轉動。
相較于毛蔣、孫李二人的機鋒,毛澤東與孫中山的會面則讓我異常感動。重病在身、時日無多的孫中山先生謙遜欣賞地稱青年毛澤東為“毛先生”,自嘲但飽含熱情與期望地向他介紹自己的宏圖,又語重心長地叮囑“要努力呀”,足見一代偉人的胸襟、情懷與抱負。
毛澤東與周恩來也終于在蔣先雲的引薦下得以相見。編劇埋下了一個小小的彩蛋。兩人對話互引了對方的詩作,可見互相了解甚多,也難怪日後會成為并肩的戰友。
劇中還有許多有趣但意義深遠的會面,歡迎大家補充。偉人年輕時一次看似不起眼的偶遇與相見實則都已預示了未來路徑的走向和格局的變化。相談甚歡還是話不投機,惺惺相惜還是暗流湧動,從會面時刻便可初見端倪。當時的一個小小事件,實際構成了見證曆史的偉大時刻。而《問蒼茫》的用心之處就在于将這些細節一一列出展示,讓觀衆得以重回曆史現場,見證這些偉大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