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山上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三年A班》這部日劇作品于我這個不怎麼愛看日劇的人而言都是非常驚豔和震撼的。可以說是一部當之無愧得寶藏作品。
我驚豔于它完整的戲劇結構,感歎于它随着劇集推進一次又一次的超強反轉,更震撼于它想要表達的社會元素之多。
從這部劇的戲劇結構來看,故事開篇便交代清楚了三年a班的班主任楓老師挾持了全班同學即将進行的十日審判。而他的目的隻是想找出班裡一個女學生的真正死因。所以他用了十天時間給所有畢業班的同學們上了至關重要的十堂課,幾乎是救贖了三年A班裡的所有學生。
而故事最讓我驚豔的還是它形成了完美的閉環。拿我印象最深的班長來舉例子,她開篇贖罪自己人雲亦雲跟着同學們取笑好友,害得好友自殺,卻在好友跳樓前沒有抓住她的手,遺憾至今。但結尾楓老師想以死來結束這場鬧劇,班長卻抓住他的手,在與同學們的一同努力下拯救了老師,也救贖了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我說這部劇看似冰冷地直擊現實,抨擊現實,但人們都在看過後覺得很溫暖的原因。因為人人都會犯錯,可如果知錯能改,就總會有重來的機會。沒有人從來都是惡人,也沒有人從來都是好人。善惡評定向來是從心的,隻要每個人都無愧于心,知錯能改,那便不必過分糾結于過去。向前看,我堅信這個社會依舊是能夠陽光明媚的。
從劇情的推進來看,它是一步步在揭示社會現象并對它做出诠釋。每一集你以為真相浮出水面的時候,它又會給你抛出新的問題。而這種方法也讓主題逐步遞進:校園暴力—網絡暴力—體制暴力—人性中的原生惡。劇情的張力悄悄掩蓋了主題上的不斷拔高,因此也不會讓觀衆覺得突兀。
特别是在針對「網絡暴力」這個網絡時代以來社會常年的固有問題上面。像劇中楓老師所說的,“語言有時候也能成為兇器,甚至會比刀子可怕無數倍”,“狂妄自大而偏頗的正義感堆砌起來,能多麼輕易地奪走人的性命”。
相信所有人都明白這些道理,但總是在看到自以為是的真相的時候又變得狂妄自大起來,開始随意審判别人的是非多錯。這也正是為什麼近年來這麼多的影視作品都在強調和诠釋這個問題。
影片中說出來的道理對大多數人來說似乎都是不痛不癢的。但隻要有一個人就好,有一個人看了這些作品後選擇懸崖勒馬,那這些作品就沒有白白存在。
正如同影片最後并沒有說要誰付出多慘痛的代價來償還這個無辜女孩早逝的青春年華。而是用個「陽光灑落窗棂,躲在屏幕後面的人删去惡語」來诠釋整個片子的意義,很溫暖也很治愈。
這也是我一直贊同的觀念。我們調查真相,懲治惡人,并非是要讓他一命償還一命,也并非是要證實世間公平正義的存在。我們恰恰是想讓像他一樣人在還沒有成為惡人前及時醒悟,去尋找生活中的美好。
最後你要問我從片子裡看懂了什麼?其實忽略那些社會性元素,我看懂的恰恰是「放下」。放下過去,放過自己,人生是沒有永遠的死胡同的,隻要看見一抹春光,便迎着它行走吧。可能偶然一次的行進,在小溪邊聽流水潺潺,低頭,便是萬裡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