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泰坦尼克》要重新上映了。男主角萊昂納多早由那個神采飛揚精緻的少年變成了一個拿水槍在海邊玩的肥胖大叔,他用精湛的演技給自己戴上皇冠。女主溫斯萊特最近的一個新聞是她抗議一份雜志在照片中把她的皺紋P掉了,那些皺紋是她好不容才長出來的,是美麗的象征。
恍惚間發現1998年上映至今已有23年了。23年,足夠一顆小苗長成參天大樹,足夠一個青澀少女變成母親,雨打芭蕉,斷雁西風,時間就這樣偷偷流轉。
1998年我正好高三,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壓力極大。為了讓我能放松一下,哥哥借來了這本當時最流行的錄像帶。我們把房間的窗簾都拉上,在昏暗的光線裡,一艘從1912年駛來的豪華輪船嘶鳴着走進人們的視線……災難來臨時在甲闆上拉小提琴的音樂家,被巨浪滔天卷起還緊緊相擁的白發夫妻,還有傑克睫毛結滿了寒霜在冰水托着浮闆把生的機會讓給蘿絲,她快支撐不下去了,傑克在她耳邊輕聲說:你會結婚,會成為祖母,會在草地上開心大笑,會在你的床上壽終正寝,而不是死在冰冷的海水中。
蘿絲老了以後,她在家裡各處都擺滿了照片,她在騎馬,她去看歌劇,她結婚了,她成了作家,她當了祖母……午後的陽光穿過窗簾照進屋子,灑在她潔白的頭發上,她嘴角牽起一絲微笑:看,我做到了,我活的很好,和你在一起。
電影最後,白發蒼蒼的蘿絲從床上爬起,她穿過寂靜的走廊,走過鏽迹斑斑的鐵門,舷梯外的海風吹起她的長發,終于她推開了厚重而豪華的大門,所有的人都站在兩邊,他們安然無恙,滿臉笑容,順着長長的旋梯,走傑克在頂端等着她,他們都變成了年輕的模樣。
電影帶給人們的永遠不隻是屏幕上的故事,《泰坦尼克》上映後人們展開熱烈的讨論,大家把焦點放在了如果泰坦尼克号沒有覆滅,一個富家千金和窮小子私奔後會發生什麼。報紙上登出了無數人續寫的結尾,無外是:多年後貧窮的生活磨碎了愛情,憔悴不堪的蘿絲開始後悔自己當年的任性出走,無數次的回憶當年豪華的生活。
易普生19世紀寫了《玩偶之家》,魯迅在1923年寫了文章《娜拉出走以後》即将進入21世紀的人們還在讨論這個問題,也許對于我們,愛情永遠不是第一考慮。
英國人說:我為榮耀而死。法國人說:我為愛情而死。中國人說: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