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s音樂服飾和誘惑的倫敦之外,
想到了娜拉出走怎樣的問題,曆史給現代女性三種選擇:回家、堕落或學校(工廠)。大城市或許給了女性全新的舞台,在觸碰到血淋淋的背面之前,她們還可以做夢。sandie懷揣着明星夢,她有相貌有才華有青春,這些條件足夠讓她追逐大舞台的夢,但不夠支撐她去拒絕——拒絕潛規則、拒絕男性色眯眯的眼光、拒絕被欺騙和利用。她試圖去拒絕,但推出去的雙手隻觸碰到尖銳的鐵絲網,血淋淋的事實就是,如果她要接着留在城市,可以試圖拒絕,但就是無法拒絕。第一次的無法拒絕之後,是一連串的騷擾,sandie一再越界,最後無法回歸。大城市并非她想象的樣子,她先是追求、繼而不甘、最後堕落。

這是sandie故事中的反轉,我一開始以為sandie是一個不斷堕落最後命喪黃泉的故事,但sandie的不甘和憤怒更加炙熱,她舉起了刀子。

Eloise走了學校這條路來到倫敦,或許真是時代變了,elosie遇到的更多是同學的挑釁與惡意、通過商品消費時尚品味等等為名展示出的大城市的排擠。但男性凝視依舊,在sandie面前是赤裸裸的金錢與酒精的情色騷擾,在Eloise則是如影随形的僵屍般的暗示與追逐。曆史和現在總是對立着存在,要認清現在的我,不得不面對曆史那面鏡子,Eloise追逐着前輩的腳步,得到的教訓或許是:“不要靠近男人,會變得不幸,他們會欺騙你、利用你、操你、殺了你,但口頭上總會說‘愛你’”?

第二次反轉發生在Eloise故事裡,精神在崩潰邊緣的她投向“回家”這條路,但是sandie講述了真相甚至揮刀相向(我真是迷惑得很,我以為是男人殺女人,沒想到是女人殺男人,我以為是女主和女前輩一起殺男人,沒想到是男人拜托女主殺女前輩,而且女前輩殺了所有男人還想殺女主?咳咳)倒是斬斷了Eloise回家的路,私以為堕落之于sandie,回家之于Eloies,都是更平庸也更容易滑向的選擇,但是不是sandie的揮刀(也就是,即使在絕望的谷底,她依舊奮力擺脫了被殺和堕落的宿命)讓Eloise意識到:奶奶的!城市趕我走,我就算撞得頭破血流也不走!偏不讓城市得逞!

所以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結尾了?但這充滿了曆史的偶然與時代的玩笑,Eloise獲得事業和愛情的小小雙豐收實在不是什麼理所當然或自然而然的事,Sandie血淋淋的例子還觸目驚心呢,sandie并沒有多少選擇。這樣推理似乎就是暗示,導演借這兩種翻轉,一方面表現出sandie野蠻甚至恐怖的生命力,一方面對這位浴血的女前輩拉開一段審慎的距離,或許認為男女性别二元對立的結果就是玉石俱焚兩敗俱傷,所以當Eloise面臨接下來的生活,劇本讓她去創造去取得事業上的成就,同時配了一個非标準男性氣質的男友。“隻管去創造和生活好了”這或許是結尾暗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