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評價,都在說前面導演和編劇都在想搞個對中年危機和普通人被互聯網新浪潮裹挾的反思。

但我覺得夢境裡的情況不是因男主心情變化的。

應該說是夢境在主導者男主的生活進程。這樣是不是就更細思極恐。

夢境的傳染擴散都是先于男主在現實中處境的。

最開始的幾個人都是最認知他的,女兒,前女友,壞種女同學,後來是學生,經常光顧地方的服務員等等等等,直到最後是陌生人。這個階段是預示了男主要被更多人認知。而男主本身對這種被衆多人認知的情況其實并沒多在意,所以之前夢境裡他被陌生人關注卻無視他們,不去打擾他們,哪怕他們處境危險。

之後核心的論證來了,是先有了春夢,男主才後有了出軌的念頭和實施。

再之後的暴力傾向,其實不像是男主在中年無力出軌之後懊惱之後産生的,而是預演他之後的情緒,先出現各種暴力夢,然後他才逐漸被輿論裹挾開始暴躁,直到無意中傷到了女兒的老師坐實了暴力,而再之後的事是他消失在别人夢裡,他在現實裡也開始被遺忘,到最後,他的夢成了别人的景點。這一點很奇怪,一開始他籍籍無名的時候,他能突兀出現在别人夢裡,怎麼聲名狼藉之後就消失了?所以這夢境能力不像是他自己的,而像别人在他身上做實驗一樣。

如果是以夢境左右他生活進程的想法去看,那整個片子可以更商業些更驚悚些,那個最後研發出夢境設備的公司,怎麼研發的?明明沒有很具體的科學内核實驗數據,而且男主的下場明明就在那,為什麼還要研發那麼危險的設備?或許一開始男主就是一個被那個公司挑選出來的實驗目标,他們最核心的目的是通過夢境引導輿論左右用戶生活。而壞種女同學很可能是主導者之一。這樣一拍片子就商業多了。

其實内核表達也沒變多少,中年危機,互聯網新浪潮的裹挾,都體現到了。甚至還深刻諷刺了用虛假信息哄騙受衆,引導輿論肆意毀掉一個人人生的行為。

那夢可以是互聯網,可以是電視,可以是報紙,可以是無線電,隻要是傳播媒介,真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受衆的認知。隻要掌控了這個渠道把控受衆認知,受衆就是用以驅使的尖刀,能肆意收割任何無辜的人。

以上,吾一家之言,勿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