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除了吳亦凡的演技都相當不錯,确實讓人覺着在真實世界真存在着這麼幾個人。雖然許晴那個形象說真的不像是胡同姑娘,穿那一身風衣的氣質尤其不像。

馮小剛真的演到很多中老年人心坎裡去了,這就是他們感受到的“英雄”落幕。生理上的病痛,力量上的消退,包括孩子的成長讓他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說一不二的大家長了。他們嘴上不願承認,但是心裡早已了然。而對女人,處于好處享受着卻也不屑着的狀态,别人的照顧和愛都是理所應當的,心裡不把女人當個完整的人。在他們眼裡女人是低智的,情緒化的,上不得台面的,用來生孩子的,用來滿足自己的。兩個用來把物化體現得淋漓盡緻。或許這就是被現代消解中的傳統父權吧(大家長+厭女)

而且裡面的價值觀也着實不敢苟同。老炮兒所謂的“江湖道義”和真正武俠江湖上的行俠仗義可差了十萬八千裡吧,無非就是萬事按規矩來。而什麼是規矩呢?萬事得尊着六哥,一碼歸一碼,以眼還眼之類的。總之隻有六哥自己定的才算規矩,法律啊責任啊都見鬼去吧。明明是老去的混混一枚,又何必逞末路英雄的強。
整部影片爹味太重,或許就是馮小剛管虎這一代中老年的真實價值觀。畢竟馮小剛爹味+厭女不是一回兩回了。别人被偷了包,就對小偷喊話,把人身份證寄回去,否則讓人走不出這條巷子。不是,你能真做到嗎?在這兒強撐着。人家問個路,動辄就家裡大人沒教你怎麼叫人呐。舉個杯,非讓兒子矮一頭,不然心裡不舒服。拷了兒子就一句話我是你老子。說是嘗試互相理解,唇齒間實則根本沒打算理解新一代,希望這個世界按他想象的轉。對妻子兒子真有愧了,就道德綁架一下,假着磕個頭,好多年的苦就硬讓人咽下去了。
這種人完全活在自己定義的規矩和邏輯裡,對自己的面子有利的邏輯裡。在這種邏輯下,自己咽下多少苦不提,害别人跟着一起吃苦。而至于别人的想法呢,沒有一絲絲共情,甚至是不屑的。兄弟吃飯的車子收了就收了,還挑釁一下城管。不怕兄弟以後被找麻煩啊?妻子因為他進去了,躺醫院走廊裡沒人管,病了死了,他也從來沒想過。話匣子萬事替他考慮,他卻認為人家娘們兒(表不屑意),意思是人家不夠仗義。但不屑着确也享受着,面子好處都要着。如果不是代表他身上力量(父權)随着時間的不斷消退,他甚至不會恐懼話匣子的離去。可以想象得到,要是年輕時話匣子離他而去,他估計就會和在兄弟們吹水時,嘴邊滋溜出一句“不就是個妞嗎?”。
幾個關鍵詞兒:京味,老混混,死愛面子,爹味,厭女,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