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我很喜歡昊然弟弟,在微信讀書裡翻到了《最好的我們》,書名後還貼心的标注了劉昊然、譚松韻主演,于是就這樣點開了。上學期末看了個開頭,放假期間一次也沒點開過,是在回學校的飛機上又百無聊賴的打開看起來,突然就被這段青春故事吸引了。
我很羨慕耿耿。沒錯,像書中很多人都對耿耿說過的那樣,我羨慕她。羨慕她的青春裡有餘淮,羨慕她為了一個人義無反顧的學理科,羨慕她的同桌那樣輕易的喊出“老師,這裡我沒聽懂”隻是因為察覺到了她的困惑,羨慕她年少單純的喜歡被一個人很小心翼翼的接住。
對餘淮,我說不上是喜歡還是讨厭。他固然具備吸引人的品質,成績好,腦袋瓜靈,嘴皮子利索,是那種高中生涯裡最受歡迎的活泛型男生。尤其是當他輕描淡寫的拿出那本總結好的數學公式和習題,在考試前交給耿耿的時候,他個人形象的光芒已經無比耀眼了。可他的不告而别,他的杳無音信,都讓我的喜歡洩了氣,像隻被一不小心戳破的氣球,哧哧的癟下去。
從高考結束到耿耿二十六歲,中間的故事一筆帶過。我隻能從一些片段裡去揣測耿耿的堅持與不甘。推開愛慕自己的學長是突然意識到還是無法接受沒有結尾的故事,于是固執的挺下去,也不是為了誰單身,不是為了誰浪費時間,隻是那麼多年,已經養成了習慣。真的有心要找一個人也不是找不到,隻是你先轉身離開的,你說以後我們有很多機會說那些沒有說出口的話,所以我選擇繼續等下去。等不到也沒關系,因為走散在茫茫人海太尋常了,能再次相遇才是奇迹。
再次相遇的耿耿和餘淮像是調了個個。耿耿找到了自己熱愛的職業,而餘淮卻沒能像所有人想象的那樣,走上一條平坦又光輝的人生之路。高中時代好像是他最有信心,最自負,最閃耀的時刻,而現在的餘淮,像快要壞掉的燈泡,光芒微弱,不可控的暗淡下去。曾經那樣嚣張孤傲的少年,在生活的打擊下也變得頹然了,他說,我現在能為你做的也隻有這樣了。
那個把你畫的對勾保留在身上的男孩,終于還是長成了一個大人。他學會了撒謊,學會了隐藏自己的喜歡,學會了面對你的追問仍然冷酷的說我們以後也不可能。可是耿耿也變了。她變成了比以前那個膽怯的小女孩更加強大、更加堅韌的耿耿,在兩個人的故事裡,總要有一個人先邁出一步吧。
你好,我是耿耿。
如果無論多麼美好的青春最後都是會被浪費,那我還是願意,浪費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