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的講,有驚喜有失望。
自戛納上映以來,一眾的好口碑吊足了我的胃口。電影前半部分母女之間的張力把握的很好,像是一直有一根緊繃的弦橫在兩人之間,因為我的母親和王霜很像,所以很能感同身受。冷暴力,無視,打壓的情節都叫我心裏不自覺的堵著一口氣,說不出又咽不下。江寧對母親的占有慾,真實到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關心被奪走的瞬間冷臉,當面質問,為了報復而報復,都是為了母親隻看自己一個人,她們相互折磨,甚至從中感受到畸形的快樂。這種對東亞母女關係理解的精微已經不是好就可以概括的了。
還有江寧,張子楓的表演叫我相信她就是江寧,她對於情緒的理解和表達已經很成熟了,江寧的嫉妒,偏執,不甘,驚恐,邪到發純的演繹幾乎將心理犯罪上升到藝術的層面。在痛苦中感受快樂,在快樂裏尋找痛苦。江寧將會成為一個被反復討論的角色。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我個人覺得電影後半部分的反轉和母女和解處理的不夠好,有點倉促和生硬,母親和女兒突然這麽自然的不帶擰巴的說出心裏話,其實有一點不真實。因為現實生活中,東亞母女的和解往往更含蓄,更加心照不宣,我更傾向於用彼此都能明白的行為或是話語暗示和解,這樣會更真實自然。還有最後的雙人滑冰其實有一點亂,雖然明白是江寧的幻想,但作為觀影人還是會有如果觀眾裁判看到江寧伸手牽著空氣滑冰會怎麼樣的擔憂和出戲。

沒有吹的那麽神,但絕對值得一看的電影。會讓人有三刷四刷的衝動,想要反復品味的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