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馬赫作為獲得F1世界冠軍次數最多的車手,而且是在法拉利這種以賽車為基因的獨一無二的知名豪門取得了統治性的五連冠霸業,其職業生涯與個人經曆注定不會缺少關注。換言之,以舒馬赫為主題的紀錄片網上有很多,此外油管和B站上也有不少舒米的叙事向與分析向視頻。我能看的都看了。所以說真的,作為老車迷,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有種味同嚼蠟的無奈,因為很多事我們已經如數家珍,但是片裡又不得不花篇幅去講述,也許是為了照顧那些新入坑的車迷與路人觀衆吧。

舒馬赫喜歡挑戰。他從小就享受用破車擊敗對手的感覺,個人認為他兩奪冠軍後選擇加盟破落豪門法拉利也有這方面的因素。有的人會用這一點來論證舒馬赫比漢密爾頓、維特爾這種開“火星車”蟬聯冠軍的車手更加偉大,我想說的是,這種比較,考慮到他們統治這項運動時的不同客觀條件,其實意義不大。舒馬赫在法拉利的成功,讓·托德、羅斯·布朗和貝納通的技術團隊同樣功不可沒,而擁有獨家賽道與當時不限制測試也給了法拉利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果非要将舒馬赫在法拉利的成功濃縮到一點上,我的觀點是,舒馬赫他們順應了賽車運動的國際化趨勢。F1曆史上,搞民族化被證明是行不通的,普羅斯特車隊和現在的法拉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回到舒馬赫的曆史地位問題。我敢說,舒馬赫在法拉利的地位,放眼整個F1曆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他之于法拉利就如同一代明君之于一個君主制的國家,他獨一無二,以至于如果這個明君換成别人,那麼這個國家分分鐘要被打落神壇。而且,随着科技的進步,個人的力量在團隊中的貢獻越來越小,也就意味着,曆史以後也不會允許再有第二個君主制國家的誕生,即使之後有人具備一代明君的潛質,他也不會被允許以那樣的方式走上曆史舞台了。

阿隆索,萊科甯,維特爾,漢密爾頓,他們在某些技術層面擁有不輸舒馬赫甚至塞納的實力,但是,時勢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