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現代美術學報47再繪楊德昌專題,以及TFAI台灣電影年鑒(1995年),找到了片中扮演Molly姐夫的鴻鴻( 本名閻鴻亞)發表的一篇評論。鴻鴻在劇組同時還擔任表演指導、劇本整理和公關。
有意思的是,鴻鴻對于片中自己扮演的角色、尤其是片末撞上計程車後的獨白頗為诟病。以下為原文。
...
...
林松輝在《另一種「另一種電影」:論楊德昌〈獨立時代〉的文藝腔與電影性》中談論到了語言在電影中的表征作用(一種景觀的構建),探讨了文藝腔與電影性的關系。如果将楊德昌同伍迪艾倫的電影放在脫線喜劇的傳統語境下來理解,文藝腔對白中「反諷」的使用,可以「為了闡述、倡議、交流」,而「超出嚴肅溝通」的界限,以促成「喜劇性公共領域」(Caron, James E. “Satire and the Problem of Comic Laughter.” Comedy Studies 11 (2): 171-182, 2020. )。不過從對《獨立時代》的衆多負面評價(如許鞍華、王小棣、林離等)來看,本片中文藝腔的處理有些過度、甚至教條意味濃厚。同年獲金馬最佳劇情片的《愛情萬歲》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對聲音采取了激進姿态,對白極少且不用配樂,情感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