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 @MademoiselleCherie-Luna 的影評來的,真的字字戳心坎!
最近發現人的暮氣沉沉主要來自眼神,不管多麼牛逼的醫美,20歲的眼神光和30歲的就是不一樣的。20歲時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什麼都要試試,都要一探究竟。三十歲四十歲,好多人就擺出一副見過世面看破紅塵的老逼模樣。
但我們真的見過世界了嗎?
NO.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不粘鍋,卻沒有不粘馬桶
更不知道怎麼樣讓仙人掌唱歌
也不知道龍媽騎龍飛那麼高為什麼不戴氧氣面罩
或者是中土世界到底有多少黃金儲備
這些看起來嗑了十公斤見手青的問題,最近時不時浮現在我腦海中。我才發現好奇心并不是“不可再生資源”,隻要給予它一些生長的條件,它是有可能在三十歲重新長出來的。
在日複一日的工作文件、ppt、周報、以及各種毫無意義的拉群溝通中,摸魚思考這些問題,讓我打開了一扇逃離現實生活的後門,就像納尼亞姐弟打開了衣櫃、哈利波特沖進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就像Dr.Tardis的電話亭,遁入一個隻屬于你的世界。
我前一次擁有這種體驗還是2016年買了一本關于前沿科技發展的小書,我當時每天都堵在北京東四環,當肉身還受制于種種限制,我居然在每日通勤中看外骨骼、人造子宮、超人類、跨性别。這種強對比真是格外魔幻,讓我覺得科學真酷。geek is new sexy.
那段時間,就連傻逼客戶都顯得沒那麼煩人了。
再前一次擁有這種體驗,是七八歲時收獲了一套《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那是我第一次“開眼看世界”,原來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背後都有科學道理。後來我長大了,學到了一句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原來說的就是這種生活中再微小的現象,隻要去鑽研,背後都有一個萬千世界。
而最近重獲這種體驗,大概是因為我從八月份開始看的一個叫“青工所”的紀錄片。他們用最直觀的圖表可視化效果解釋科學的樣子,好像是真的試圖教會我什麼。
我甚至覺得這個節目能終結最近70%的互聯網吵架話題,比如說:
代糖緻不緻癌?➡️代糖到底能不能吃,為什麼代糖可樂沒有蔗糖可樂好喝?
預制菜能不能吃?預制菜是幹淨衛生還是後現代人類飼料?
流浪貓該不該喂?
這個所裡的研究員真的在很認真的查文獻、找資料、采訪院士,試圖告訴我們為什麼代糖可樂會比蔗糖可樂“苦”、怎麼把音樂和電影轉錄進仙人掌、怎麼制造出一個不粘屎的馬桶、如何走路十分鐘就達到減脂目的(劃重點!!!)
請千萬不要以為這個系列紀錄片隻有這些見手青問題,他們還是有點正經節目的,比如:
前段時間被(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質疑過的“百年一遇”強降雨。說好的“百年一遇”,怎麼年年都遇,有時候一年還遇好幾次?
”百年一遇“其實是指:這麼大量的洪水/降雨量平均每一百年出現一次的可能性,而不是字面意思看起來的“一百年出現一次”。而城市内澇發生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案也遠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簡單。
再比如簡中常青話題“芯片”大戰也是他們的選題:原來在芯片算力上,人類真的遇到了科幻片裡才會出現的卡脖子式瓶頸,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芯片的發展到達了摩爾定律的極限。很多人在做的工作,就是在摩爾定律的天花闆下,為不斷發展的人類算力需求尋找更多空間。
*芯片那集節目甚至讓我這樣一個對電子産品毫無感知的人頓悟了為什麼買電腦的時候要買m2芯片的而不是m1芯片,功德無量????
我們常常對一些話題厭煩,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上半瓶子醋的懂王太多令人生厭,另一方面是因為在當下的媒體環境中也很難找到令人信服的信源。在一切都快餐化 娛樂化 結論先行的時代裡,大多數内容都急于把非黑即白、短平快的答案塞進網你嘴裡,好奇心逐漸被土撥鼠一般重複的生活和四十秒的短視頻磨平。
你開始變得對什麼都不好奇,一切都漸漸變成了立場先行的預設。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 成為了慣例,後來隻有是不是,再也沒有人問為什麼。
好像一切都變成了索然無味的陳述句,被逗号句号和抽象符号高度概括的生活。獨獨缺少了問号。
找到為什麼,找到問“為什麼”的能力,把問号找回來,或許能為這場平淡乏味增添一些起伏。
人到中年/成為社會人後覺得無聊,很大原因是失去了好奇心,無論什麼事都是"been there,done that"的态度,覺得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但太陽底下永遠都有新鮮事,我們缺乏的隻是一點點好奇心,和找答案的方法。
重新挖掘好奇心,再在這個基礎上慢慢長出"問問題"和"找答案"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這恰恰是這個系列片子能夠給到我們的東西,一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對一切發問的能力。
普通的内容給大腦灌輸知識,厲害的内容傳達一種方法。
我前段時間說,理想的生活狀态/工作狀态就和徒步旅行一樣,你無法被直接空降到目的地,隻能徒步到達。其實對于思考而言也是如此,别人喂進你嘴裡的終究不屬于你,隻有自己檢索、調查、求證得來的才是自己的,這條關于思考的路沒有别人可以替你走,隻有獨自完成。
現在很流行說什麼結果才重要,過程不重要。不,過程非常重要,過程它證明了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過程它說明了你走過什麼樣的路,回答了你是誰。
我很喜歡英文裡的一個單詞【cultivate】,意思是開墾、耕作、栽培、培育。我想這就是我們可以對自己做的事情,把自己當作一棵小樹,用持續不斷的好奇心去滋養它,驅動它不斷成長。
芯片那集有一個非常浪漫的結尾,研究員說:人類的算力到底有沒有被鎖死,是與不是都不是正确答案,破解每個時代“被鎖死”之局的,往往是人類對未知的探索和對恐懼的挑戰,隻要我們像之前的時代裡一樣保持探索,那我們對算力的探索就不會在我們這一代人戛然而止。
世界很糟糕,經濟很完蛋,工作很讨厭,但至少,我們還擁有好奇心,這是為數不多能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東西。
—@MademoiselleCherie-Lu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