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電影的角度來講,這部短片制作不精良,畫面不精美,劇情不精心,這時候有人估計要說拍的是平權,但我在這部短片裡壓根就沒有看到真正的平權主義和理性的态度,在短片中你甚至看不見一個真正的"人"
别說人物了,正常人都沒有,唯一正常的可能就是隻有一兩句台詞開局女主的女同學了吧。所有的出場人物隻為了能夠對照導演的标簽式态度,他們的所有動作,表演都隻為了導演簡單粗暴立場式的所謂的他認為的諷刺,小攤販老闆為了表現他的好色根本不需要理會生意,一個招待酒宴的土老闆出場隻為了把喜歡紅歌,好色,包辦婚姻,迷信的各種雷電踩一下就完事了,他們是真正的人嗎?這是正常的生活中會發生的事嗎?他們隻需要是幾個關鍵詞就好了
對于這個導演來說,那不僅是這部可能是所謂的"女權"電影中的男性形象如此。其實這部看似打着平權旗号的影片中的女性和lgbtq也一樣是用非常标簽化的手法塑造的,在這個影片裡沒有受過教育的中國女性就難免淪為似是而非的性工作者了,而一個lgbtq腦子裡面也隻有殺死異性戀與男人發生一點不一樣的關系,而女主這個女角色能看出導演簡直想把她塑造成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但受限于導演貧瘠的功底,這個主角理所當然的變成了一個沒有态度,沒有任何行動的木偶。這個角色充分表現了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就這樣還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讓我們觀衆借由她的道德制高點視角來審視這些男性
導演在創作這部短片的時候似乎是要事先寫下一堆他足以取悅戛納評委的标簽,再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變成橋段,再混合成一部短片,遺憾的是這招似乎讓戛納評委們頗為受用,導演想要諷刺一下我們的party和偉人,就出現一間名為人民公社的飯店和嘴裡唱着紅歌的名媛,想要嘲弄一下中國男性們,就開始拿出表來對男性人物計時
除開這些非常低級的故事橋段,影片在畫面上也是毫無美感可言,在女主走在街頭的戲時,我真的恍惚的以為這是哪個剛學影視的小朋友拍的作業;再說後面那段莫名其妙的舞蹈,且不說它之于劇情設計的割裂,整體美感還不如一般的MV,很難想象這是能夠斬獲戛納金棕榈短片影片的視聽語言水平
當然我看了一下其他人的短評和影評,盡管這部"榮獲"戛納電影節,西南以南電影節最佳短片的《天下烏鴉》僅有學生作品集的視聽語言表現 搭配上極其低幼同時包含惡意的意識形态谄媚,缺并不妨礙在豆瓣上依舊有無數人為他捧臭腳,真是不管在哪裡都有"唯獎項論",隻要你拿了國外的獎,不管怎麼說,那就是好,這裡再點名一下諾貝爾文學獎
那些說中國缺敢說話的導演的,建議去看看姜文,賈樟柯,婁烨,張藝謀,人家也是在說真話,也是在揭露現實,但人家怎麼沒拍出來這麼惡心的作品來呢?
電影作為藝術形态的一種,揭露社會問題是非常應該也無可厚非的,中國不缺這樣的導演,也不缺這類優秀的作品,但我認為這部片子絕不是出自藝術家對于社會責任的自覺去創作的,在我們自己國家的網絡上盡管有很多正常人和我一樣在看完這部所謂的高規格國際電影節獲獎作品後表達了對它質量的質疑,但仍有不少網友似乎覺得這部作品真是某種敢于發聲 獨立表達,我不清楚這種言論是出于單純的"唯獎項論"還是什麼别的原因,但我始終認為如果你标榜獨立,那你就不應該谄媚和接受谄媚,同時真正的平權運動從來都是以打破刻闆印象為第一位的,舊社會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是後來的"女子能頂半邊天"完全擊潰了這種刻闆印象,這才是真正的平權,這才是真正的進步。請問在這部作品中出現了這麼多直白露骨的标簽化塑造,到底是所謂的獨立新銳還是完全相反的潑糞呢?如果單從簡介和獲獎情況來看,它真是一部非常重磅的作品,然而它實際的藝術水平恐怕我看隻有不好好寫作業的學生的作業水平,當然,不好好寫作業的學生應該也不會出現這麼嚴重的屁股歪的問題,以這種水平斬獲了所謂的"國際大獎",我們也隻能對這些"大獎"的評委們說一聲"啊呸,惡心"
好的文藝作品是要貼合人民群衆的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