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斷斷續續看完的,因為平時工作沒時間,隻能周末看,今天看完,淚目了,是誰打的喜劇标簽,我看到了通過鋼琴和一個小家庭離婚的線索貫穿了影片中反映的時代變遷下小人物的生活寫照
之前看到陳桂林讓女兒學鋼琴,圓他的,還有她因為女兒想跟媽媽走就說女兒白養了,我當時看到這裡隻覺得這不是老一輩父母的經典教育方式嗎,後來看到他為了女兒不離開自己請之前的朋友幫忙制造鋼琴原來接下來才是正片
影片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有幾處,一是陳桂林請朋友幫忙制造鋼琴,這些朋友都是當年制鋼廠車間一把好手,但是他們有的賣豬肉,有的換鎖配鑰匙,有的混迹牌場,有的在家閑置,我看到這裡覺得有些悲涼。二是制造鋼琴過程中大家之前的廠區煙囪要被拆掉,為什麼被拆很顯然發展不需要了,淘汰了,污染環境砍掉了,所有人站在旁邊看着那兩個煙囪倒下的時候我感覺到時代一句不需要了,把這麼多人的生命價值給磨滅掉了,也讓我想起我在鄭州上學時,國棉幾個廠區也是荒廢掉的,裡面變成了居民區,老人小孩居多,鏡頭掃過每一個人我都感覺到他們的無助,真的好難受,之前也聽父母講過他們小時候經曆的生産隊,那時候人們信念很單純。三是,鋼琴鑄造接近尾聲的時候,其中一個因為被人舉報銷贓,帶走了,他當時說了一句話:我完工了,我當時在想當大家知道廠區不在運轉的最後一天工作的時候是不是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完工了,再也不回開工了,那時候的人們特别簡單,國家一句需要,他們就不顧一切去學去做,我想着或許也是一種工匠精神。四是,他們幾個一起做鋼琴那種感覺,我覺得很舒服,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真的,我從小就羨慕,可是從來沒有擁有過,也因為心中這種理想化的信念,所以我很喜歡看江湖武俠那種闖天下的快感,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我想這就是朋友的感覺。還有他們一個小樂隊謀生的場景我也覺得很有感觸
其實整個電影的色調就是那個被淘汰的時代的冷冽與悲涼,還有主人公我覺得她是一個理想化的人物,他把整個電影附上了理想主義色彩,我有時候也會想,自己想要的那種朋友和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理想呢,隻能存在于想象中,就像電影裡煙囪被拆的那一瞬間,很容易就被生活顯示“轟”的一聲打碎所有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