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中的老年人生活是怎樣的呢,是享受着退休的閑暇四處遊玩,還是忙于看顧孫輩接送上下學,又或者是獨守一間老宅、寂寞的等待這兒女的回歸……可能每一種情況都有,但我們會發現,以上這些認知主要來自影視劇的刻畫或是周圍人的真實生活,其實我們對老年人口的生活并沒有深入的了解過。老年人是否習慣各種以年輕人為主導的世界,又在親子關系上有何需求,這些我們都不了解,而整個社會也對此缺乏關注度。在普遍以“年輕的聲音”為主題的綜藝節目中,他們的身影難能尋覓。老年人口在越來越時尚的媒體潮流中似乎變成一座孤島。
作為《百川綜藝季》一檔節目,《百川老朋友》難能可貴的關注到了銀發一族,節目中的“老朋友驿站”每次都會迎接不同的客人,他們在這裡通過合宿生活,互相結為朋友、獲得陪伴,也與子女重新認識彼此。“老朋友們”都是一群非常生動有趣的人,他們之中有在北京開小店的東北大叔,也有跟女兒成為閨蜜的工作狂魔,還有一直單身的造型師……五位嘉賓在一起抓蝦釣魚做飯閑聊甚至互怼,不亦樂乎。節目中他們展現了自己豐富的生活,熱情洋溢的狀态,還有積極樂觀的性格,一度颠覆了我對“老年”生活的想象,一直單身的造型師于志大更是向我們展現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原來我老了也可以這樣的”,是我看節目的第一想法。
節目也并不止步于此,一旦提及子女,“老朋友”們似乎即開始陷入思考,畢竟這麼多年的我們社會這種“傳統家長”的親子關系,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表達總是不那麼順暢。所以代際關系也是這個節目非常關心的問題。
節目中的幾位都打過孩子,而東北大叔姜英策跟兒子的關系還有點僵,姜叔跟同齡人在一起時的樂觀、搞笑,在“五六年隻見過兒子兩次面”的現實面前,似乎帶着一些無奈的保護色。父親不擅長表達,而兒子因為在成長期跟父親生疏了太久也不敢見面。好在節目組給老人跟子女創造了同一個空間,讓年輕人學會換位思考,直面他們親子關系的痛點,也喚起他們心裡關于親情的柔軟。姜叔的兒子終于解開心結來到現場。而此時出現了讓人忍俊不禁又仿佛理所當然的場面,就是姜叔無比欣喜但是又找不到話說,最後說了一句“我給你烤個串吧”。這種表達方式确實是無數中國式父母表達關愛的典型啊。
中國式親情曆來含蓄,無論父母和子女,都不太會表達愛,節目中對于“老人和子女關系”這樣社會痛點的一些思考和讨論,會讓觀衆看完之後,引發一些思考,也更知道該怎樣面對父母,将來又如何教養自己的子女。
衰老終将是我們都會面對的問題,随着年齡增長,即使是年輕人也會感受到因為衰老、孤獨帶來的恐慌感。而《百川老朋友》這種節目的出現,很有現實意義。它給老年人創造了社交氛圍,讓他們互相看到了對方豐富且充滿可能性的老年生活,也直面了老人的情感需求,在“父母與子女關系”這樣的社會痛點上讓父母和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重視互相之間的情感表達和日常交流。
《百川老朋友》能從一衆綜藝中脫穎而出,首先在于它對銀發一組的關注,讓老年人的真實狀态為大衆所知的同時,也通過他們的人生閱曆給終将面對衰老的我們更多生活的啟示,更難能可貴的是,節目在為“父母與子女“之間架起情感溝通橋梁這件事上進行了多維度的嘗試。這種題材和角度的雙重創新,讓我們感受到了新鮮感和人文溫度。期待百川系列綜藝的下一步。
關注生活也關注情感 這檔銀發綜藝很新鮮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