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劇是被安娜把法庭當秀場的剪輯吸引來的。什麼人,會在這種審判的時候關心自己的服裝?難道自由比華服更重要麼?這一點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這個女孩太過大膽,身無分文,卻花錢如流水,她花錢的動作太過于痛快,以至于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相信看她是白富美。
講真的,安娜有點瘋,她這種不考慮風險,不考慮萬一被揭穿了怎麼辦,不在乎壓力的瘋狂是她騙過所有人的真正原因,包括那些富人。
富人不會想到,一個窮人竟然真的敢身無分文堵上所有下場。他們的傲慢,理所當然成就了安娜。窮人對富人所圖的人性弱點,也讓他們成為了安娜的追捧者。
我想看的是安娜是如何舌燦蓮花去欺騙,如何用高智商高手段去騙走銀行4000萬美金。但是,很失望,本劇不是爽劇。
這部劇安娜的表現有些神經質,安娜對待質疑隻會大聲叫嚷,轉移注意力。我在她身上沒有看到那種高智商犯罪的魄力和魅力,她把自己包裝的很好看,但是僅此而已,一戳就破,一拆穿就崩潰。
有很多編劇自己都很難自洽的bug,安娜既然能想到僞裝白富美,為什麼想不到貸款如此大金額銀行會做背調?能用虛拟号、變聲器騙得了一時,騙不了貸款到賬。
安娜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從哪裡開始徹底崩盤?從她和兩個朋友帶攝影師去酒店開始,或許這也隻是她完蛋的加速器,畢竟銀行和酒店已經決定要起訴她。
整個劇安娜身邊的人,有人受傷嗎?所有人接近她想從她身上攫取利益,發現被騙後惱羞成怒。安娜有罪,但并沒有人無辜。最後,每一個被安娜欺騙的人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獲得利益,銀行顧問、薩拉、記者、律師……
裡面還有一些其他思考。安娜被商務夥伴性騷擾,被外貌歧視,被種族歧視……同樣的,還有記者的一句話。哪怕是讓華爾街破産的精英也判的沒有安娜嚴重……
最後,安娜對記者坦誠的那句話。她失敗的唯一原因就是沒有想到别人對抗壓力的能力這麼差。
記者嘩然,她沒有想到安娜并不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的,這才是真正的安娜。她清楚明白自己的瘋狂,卻高估了他人是否願意參加這場4000萬孤注一擲的狂歡。
安娜在面臨即将被拆穿的壓力仍然在尋歡作樂,大肆揮霍,仿佛無事發生。可是其他人不一樣,他們需要生活,他們還有生活,他們需要退路。安娜?安娜不需要。
安娜這個人物的塑造,是後天刻薄冷血還是天生反社會性格?她最後對記者說的“你記得來看我”是另一個利用欺騙,還是怕自己被所有人遺忘。
如果說安娜渴望朋友,那她就不會拖朋友下水。如果說安娜從不拒絕孤獨,那她為何給薩拉揭穿自己的機會?
這是一個孤獨,偏執,刻薄,反社會,有瘋狂想象力去詐騙銀行4000萬美元的25歲安娜的故事。
還有很多問題的答案,估計是瘋狂如安娜也從未在乎,從未思考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