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篇亞洲面孔、清晰的影像與德國表現主義誇張手法的三重融合營造了一種極強的超現實感,能讓每一個觀衆迅速步入強烈的視聽語言中。

2. 而随後,六個部分之間的某種不均勻性,讓人不禁懷疑在調起的如此之高的同時,五感六識的概念是否能成為将短片連接在一起成為長篇電影的唯一要素?

3. 觀影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内一直在尋找的是某種政治化或社會化解讀的可能,似乎這些嘗試并非徒勞無功,但導演所透露出的信息點着實有限,亦或者畢贛的确對于這些議題毫無興趣,而永遠保持的信念是電影結尾所闡釋的那樣“世界在下墜,唯有電影本身才是拯救衆生的唯一良藥”。

4. 長鏡頭回到了路邊野餐的某種空靈感,但這次更加簡單的行動路線和略微取巧的方式難免讓人有些許失望。

5. 當然,畢贛還是擁有極強的媒介自覺:顯性化的技術手段和直觀的形式實驗,乃至對不同視聽的模仿都能夠讓觀衆感受出導演對每一幀鏡頭的熱愛,從而在完成上能夠有效回應3所提到的主題。

6. 畢贛、易烊千玺、李庚希,還有片中的兒童演員,都讓人非常感歎中國電影年輕一代的表現力與生命力,也對未來他們的發展充滿信心與希望。

...

記于2025年6月12日

法國裡昂Lumière Terra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