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看到哪部電影是一種緣分。當我以為我的生活半徑已經足夠小到“六人定律”都不會在我身上應驗時,我居然在各種機緣巧合的安排下有幸看了一部可能永遠不會主動看的電影。
攝影構圖很美,這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似乎國産小成本文藝片都有這樣偏科的問題。綠意潮濕的山澗,藍色蜻蜓的停留,遠景構圖仿佛是将空靈漫進了幀裡。盡管标簽是懸疑驚悚,但其實并沒有很多感官刺激,而是以青綠山林為筆、迷離的關系為墨,在超現實的 “黑暗島” 上,勾勒出一曲關于人性與時間的哲思小調,其詩意與懸疑的交織,恰有幾分畢贛式的魔幻現實主義質感。
影片的空鏡堪稱點睛之筆。潮濕的溪流深林隐于霧霭,海浪拍擊礁石的聲響被刻意放大,留白處盡是胡金铨式的靜谧張力 —— 那些無人的樹林、崖邊獨立的綠石,不隻是場景過渡,更成了角色内心的外化。導演顯然深谙空鏡的叙事力量,正如胡金铨用山巒雲霧暗示江湖道義,他用孤島的蒼茫,映照出人類面對未知時的渺小與惶惑。而鏡頭下流動的迷霧與光影,又暗合畢贛《路邊野餐》中的時間質感,讓物理空間的異變與心理崩塌形成奇妙共振。
“生活哪天沒有危險呀”,當李芳芳說出這句台詞時,影片的想要傳達的主旨好像才昭然若揭,将孤島的超現實危機,轉化為對日常生存狀态的隐喻。那些潛藏在陰影中的未知、循環往複的困境,何嘗不是現代人生活的縮影?危險從不是孤島的專利,而是生活的日常肌理,影片用驚悚外殼包裹的,是對存在本質的叩問。
每到一個節點就會出現幾句不着調的詩句(或是獨白?),仿佛這也是導演們劇情不夠旁白來湊的通病。不過有一句我比較記憶猶新:“放大縮小 更新叠代 綠色的石頭做了見證者”。仿佛這句正是影片的精神密鑰。印着“黑暗島”三個字的石頭作為貫穿始終的意象,見證着孤島時空的扭曲與人性的嬗變 —— 恐懼被放大,勇氣被縮小,執念在循環中更新,救贖在叠代中萌芽。尤其是影片裡男女主迷路時用直線法在樹上打結,然而之後發現還是回到原點,驚覺時間在島上是倒退的,這與畢贛影片中 “時間是環形的” 母題形成呼應,而導演用更懸疑的叙事,将記憶與現實、危險與日常編織成迷宮,那什麼才是走出迷宮的阿裡阿德涅之線呢?
孤島從不是地理意義的絕境,而是每個人内心的試煉場。那些被放大的恐懼、被縮小的勇氣,終将在生活的叠代中沉澱為成長的見證。
觀後亂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