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看得很煩,因為我讨厭看電影時被人上課,讨厭金句式台詞,影片對傳統行業的父權統治有着激烈的描寫,但因為親情主題的存在,我可以預料它的批判性會部分被溫情化解。人物的情緒/思想轉變有種被壓縮的僵硬,鏡頭設計也幾乎生澀到我滿頭問号(所以這部影片在抒情時,我常常覺得畫蛇添足)。但還是很高興它讓我看到了沒有流俗的東西。

看到一半和斯曼說,如果電影的結尾是包餃子,我一定會生氣,結果結局真包起來了我又哭得稀裡嘩啦。出現師承關系的殡儀電影,後輩送師父上路幾乎是叙事的必然,但文哥的死比起塑造抒情點,更有一種主題上的必死無疑之感。他的頑固也正像父權統治的頑固,一定無法由他親自改寫錯誤與遺憾,隻能由道生這個外人來捅破、開解,而頑固的他在肉身(體制)瓦解時,精神的革新才有可能發生。角色和觀衆的釋懷也因此不至于淪為原諒。

出影院時斯曼說它就像幾集的電視劇壓縮出來的,還沒從上一個事件的感受中走出來就轉場了,我說導演可能也知道觀衆不能很好進入情緒,所以加了一堆BGM。

但素額外的煽情手段反而是一種不自信。我心中這部電影真正好看的地方是沒有BGM的那幾段,文斌和文玥在醫院走廊上對峙,道生給文哥入殓,道生在靈堂上的辯論,文玥最後當南無師傅(這裡可能有BGM吧但畫面太濃烈我完全不記得了),導演也許明白這些段落才叫拍得很好吧?我很想知道。

是我進影院看的第一部黃子華,但全程被衛詩雅吸引目光,姐隐怒時面肌緊繃,下颌骨像刀鋒一樣,希望有一部專門為姐而拍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