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IFF22#

見到了沙丹,那麼快的語速竟然是真的,一想到之後我就要和他在資料館成為師生我就覺得激動。
張同道老師是我在本科畢業期間寫論文的時候經常“見到”的文獻作者,他對于我國紀錄片的研究卓有建樹,這次可以在北影節選到他的片子,更有奇愛博士的映前導覽,這讓我感覺冥冥之中皆是緣分。
可能是由于之前學習過電影史對此感觸更深,也可能是因為受到某種責任的感召,在整個觀影過程當中幾番潸然:盧燕、黃柳霜、黎民偉、蔡楚生、李小龍,活躍在我國早期電影史中的電影人,為了内心生發出的民族自尊和對于國家國民堅定的情感而卓絕不懈。不管是為了赢得外國人眼裡的尊敬還是為了保留下後世得以觀看的珍貴民族影像,在我國電影剛剛起步的時代,他們的每一步嘗試都彌足珍貴,更不消說這種嘗試從頭到尾都帶着“匹夫有責”的曆史使命。
有人說《追光萬裡》是為早期廣東電影人作傳,但我并不這麼認為,從這些側面當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這個群體的模樣為何,定是一樣的曆經苦難,也定是一樣的追光萬裡。
向他們緻敬。做藝術,要為了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