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帶着看天氣預報一樣的心情看了這個片子,因為近期以來,中文世界裡的氣象确實有類似的演化趨勢。但我覺得,沒必要上來就把那些抽象的詞套用進去,也沒必要一股腦地喜聞樂見于韓國的親民媒體。不同氣象的特質,其觀感本身就很有意思。

首先有點意外的是,電影裡對峙的鏡頭很多,但沒有什麼特别激化的場面。被圍堵的那些人物,也沒有上來就抖威風的,都很鎮定。除了李明博的随從直接擋掉攝影機,采訪者都有搭話的機會,而被采訪者似乎也沒有那麼顧忌窘迫的場面。對照之下,反而顯得漢語世界裡的人物們特别小氣,過分敏感。

這種差異當然不是那麼簡單。不難注意到,電影裡采訪者經常是用前輩、後輩的名義去搭話,這不僅是因為同業之内的關系,也像一種語态,就像是說,我們要聊的就是我們自己家的事。再者,也有許多鏡頭裡采訪無法繼續,然而采訪者或抗議者最後的譴責也很有意思,都是問對方:你就不感到害臊嗎?言下的感覺,也是在對待家族事務。

概括地說,這樣的媒體記者,做事更像是出于倫理的角度。也因此,他們與民衆容易聯系起來。同時,這種民衆也不是什麼好事者,也是帶着倫理的潛台詞,來為自家的事讨要說法。對此,與其套用那些美好而正确的詞,我倒感到一種儒家的文化特質。采訪者、那些媒體内部的抗議者、也包括民衆,都像師出有名,名正言順,在聲張名義的時候簡直像如魚得水。

這種環境,讓我感到極其不同的一點,就是“場面化”,把事情都放到場面上來說。與此相對,日本人往往心不在焉,中國人往往為尊者諱,可能都出不來這樣的場面。由此想到,經常有人把漢語的管理系統比作家長制,但具體地說,它可能是一種“多層家長制”,它不會讓大家與家長讨論,“為尊者諱”裡“諱”字的意思,就是要留足面子。它是借助代理者,并且設立嚴格的層級,也就沒有什麼事需要追究到青瓦台。在這個柔韌的系統裡,奇特的是,媒體反而找不到民衆,它充其量就是呼籲一部分人,這也是近來一直在發生的,而其背後的情況就不可能透露了。虛幻的角力場曆史悠久,那些真性情的俠士終而也會練起翻雲覆雨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