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布景,台詞,服裝,演技都是一流,遺憾的是裡面倡導的德先生和賽先生,還不知道在哪裡,最大的可悲就是剛看第一集,就知道了大結局是什麼樣,當知道了大結局是什麼樣的時候,回頭再看劇中的慷慨激昂,就會感到可笑了,我相信今天這個世界一定不是先輩們想看的那個世界,巨大的階級割接感和時間已經給了最好的證明。所以拍得再好,都像是給一塊肮髒的地面塗胭脂,這片胭脂确實很美,也确實值五星,可惜胭脂裡面一星都不值。
其實給普通人最大的警醒,不是說天下危亡的時候普通人要去幹什麼,而更應該是什麼都不要去幹,
就像藝荷団被輿論煽動,被人當了燈提,還不自知,還一副感天動地,不知道點詳細背景,沒有正确史觀,很容易就給帶溝裡去,指不定未來哪天,要想要你為他所用的時候,就是這些劇起大作用的時候。
完全忘了今天這個世界,還是當初劇中先輩們想看到的世界嗎?就這一句話就能讓某些人們啞口無言。
這種作品尚在讀書的、心智不堅定、未有全面客觀的史實觀的人最好少看,否則贻害無窮。
充分理解曆史正劇為鄭智服務的初衷,可惜受不了給藝荷団洗的情節,還一副淚眼汪汪的模樣。但也不奇怪,畢竟這和泰蘋田國因某些原因,才奉為圭臬。
大結局裡,好一句藝荷団是郭嘉而死,還死得值。也不知大钊曆史上是不是真為藝荷団說過類似的話,要是沒說過,發現自己居然被今天這樣一個不是自己當年想看到的世界,給利用了,棺材闆怕是都壓不住了。
而且這部劇有個很大問題,反派反得完全不像話,給人感覺就是一無是處,和《走向共和》完全沒得比,就像一個舞台劇奔向另一個舞台劇,不斷都是高亢的口号,宛如空中樓閣給人以華而不實的感覺。擱今天,那些口号這是神經病,至今短視頻也還有這類喊着同風格口号的博主,成天就是誰誰亡我之心不死,我們要牢記使命諸如此類,靠着華麗詞藻堆砌出來的,稍微拎得清的人是怎麼看的?高看一眼那就叫吃愛國飯的,不然就扔一句那是廈畢。
先輩們當年确實非常人所能及,他們留存下來的精神确實還能觸動今天的每一個人,隻是劇中的表現給人感覺就像,它努力地想表現給姥爺看,怕姥爺不滿意,表演地非常賣力,就像一杯水,都八分滿了,仍怕姥爺不滿意,隻要姥爺不說咔,就使勁倒,直到溢出為止。
劇中的人物,給人感覺都太神了,他們永遠都像一個亢奮不知疲倦的永動機一樣,為了體現真實又過于賣力反而适得其反了,人終究還是人。
我要是小學生肄業,不略知曆史皮毛一二,大概率也會和豆瓣五星評價那些人一樣,勢必也會站在檔的光輝形象上飽含熱淚給出五星,也将對一切質疑者扣上乳化反動的帽子,因為我完全不知道另外一個真相是什麼,隻會沉浸在劇中的宏大叙事難以自拔,還不時地自我感動。
某人說知識越多就越反動,是有道理的。倒不是自吹自己有知識,隻因為略知一二了,他要想騙你就很難了,他叫你往東跑,你反而開始質疑為啥要往東?所以他說你反動。他就喜歡你啥都不懂,像村裡剝玉米的大媽一樣,每天吃飽飽的啥都别管,我說啥你都一種虔誠的眼神看着我,對我所說的話都深信不疑,那才叫忠誠的戰士。
《覺醒年代》裡隻有少量部分的内容和史實有出入,但這片土地經常最可怕的就是他用一種看似真實的叙事來構建所謂的事實,單獨拿出來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實存在的,可全部講出來反而是一個謊言,這在今天那群吃愛國飯的人也常用這樣的手法。
彈幕裡不停有人說這盛世如你所願,我相信評論者确實是發自肺腑,可惜,我不愛界定于哪一個人的鍋,那不是我想要的鍋。你愛,那是你的事。
毫不諱言說,曆朝曆代的開創者,用中國叙事角度來看,那都是具備雄才偉略的偉人,他們也确實是想為這裡的人民做點事,但隻可惜他們的後人,都是躺在功勞簿上屍位素餐,最後一起覆滅,永遠秉持的是打江⛰️坐江⛰️,将天下為我所有。
所以走不出開創覆滅開創又覆滅的怪圈絲毫不奇怪,盡管他們的初創者對着人民說的時候,都是恨不得開膛破肚把心掏出來給你看“我真的是真心對你啊!”這樣的場景,相信在國産正劇裡也沒少看到,可惜,骨子裡永遠沒變。
《覺醒年代》的無奈和可悲之處就是它處在一個不夠自由的環境下,但凡它能有韓國那般自由,也不至于手腳束縛,為了獻禮,為了過審,它優美地不像話,可以說就像一個bug般,演員越是賣力演繹那個年代,結合現實的環境,觀衆的觀感就越惡心。
結尾的時候,大钊說一百年後一定社*主*不會辜負中國。我不知道有沒有辜負,我相信群衆心裡會給一個好答案。
如果我用這樣的态度,去審閱其他曆史劇,也可以套用我上述的觀點,比如看過的雍正王朝,上來就直接甩出“居然給蠻子外敵洗地,把滿清帝王刻畫如此豐滿,難道你們忘了揚州屠城嗎……”但畢竟我不是生在清朝,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叫大青,所以我們不必如此苛責它。
可惜的可惜是,我生在《覺醒年代》“銜接”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資格對它提出更嚴格的批評,隻有明白我這個心理,才明白我為啥作出上述如此評價。
不過看劇嘛,本就圖一樂,當真就都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