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至死、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被現金為王,流量至上的現象所裹挾,高鐵的速度在提升,視頻的倍速在增加,我們越來越等不及向前奔跑,努力去追尋下一個風口。3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為生活按下了暫停鍵,我們“被迫”停了下來,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宅在家既然腳步到達不了遠方,那麼就讓我們跟随作家的視角去看世界吧。

伴随着“在哪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悠長的歌聲,鏡頭在廣袤無垠的新疆大地徐徐鋪展開來。切換第二鏡頭出現這樣一個形象:戴個草帽,穿着布衣,扛着鋤頭,有點兒駝背,在

地裡鋤草,一邊咀嚼蒲公英的甘甜,一邊說:要在山野中學會吃……一般跟着豬吃就沒問題,豬吃什麼你吃什麼……這是被譽為“鄉村哲學家”的劉亮程。

好友歌手兼詩人洪啟專程來拜訪這位兄長,在牧羊人的旁邊,他看似玩笑又有點兒無奈的倒出自己的無奈:八年沒有出過新專輯,快被行業遺忘了,又心有不甘的說道:寫的特好,比原來要好,劉亮程回應道:寫的越好,讀者越少,寫到最後隻對自己的心境感興趣,隻寫給自己了,洪啟自言自語的唱法,伴随着《虛土》文字的旁白,風用呼呼的聲音在一旁伴奏,羊用咩咩的聲音在回應,可能電視台的選擇讓洪啟失意,但他的歌聲卻感染了大自然的生命。

虛土、沙漠,鹽堿地,梭梭樹,胡楊林、羊群、野駱駝……這些家鄉的一草一木,一針一線,劉亮程如數家珍,娓娓道來,而且學野駱駝的叫聲特别形象,他也是野駱駝保護志願者。

對于家鄉這段對話讓我很觸動,

喪事多以後,你會感覺隻有去的人,沒有來的人,也許多少年之後,就變成了一個人的村莊,

我們背上行囊,遠離家鄉,去大城市求學、打拼,某種角度來說,也許對于兩個地方都是異鄉客,就像方文山歌詞中寫道: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但是我們又活成了自己的家鄉,活成家鄉的氣候,一場風,一棵樹,家鄉的白天和黑夜,當遠離和失去家鄉時候,自己就成為了自己的家鄉。

紀錄片推進的過程中,逐漸被作家大佬們“圈粉”,也準備把大佬們的文學作品讀一讀,越懂得生活的人,才越能寫出深刻的文字,就像劉亮程說的一般,作家是生活之地的全知者,動物,植物,天氣。而文學的力量就是幫助我們去感受未曾體會過的生活、氣息。

當你想要奔向詩與遠方的田野,請打開這部文學紀錄片,從一望無際的曠野中俯視新疆大山谷,去看美輪美奂的建水城,領略肅殺之氣的大西北,踱步在給予史鐵生希望的北京地壇……還能品嘗建水的烤豆腐,西安的羊肉泡馍,聽到劉亮程學野駱駝的叫聲,看到史航打台球的笨拙感,聆聽原汁原味的秦腔調調……

《文學的日常 第二季》已在優酷平台全部上線,後續還會追下第一季内容,一起跟着作家去看不一樣的世界。